听杨熙他们“虎丘”、“虎丘”地说个不了,臧纡青低声问张应云是怎么回事,张应云也压低声音对他俩说:杨熙撺掇将军亲往虎丘,到千手观音前求子,说是苏州乃至江南最灵验的。将军已经答应下午去,为免遭物议,大家扮作士人游山模样。张应云还说,为保将军安全,他也要陪同前往;还嘱天禄做些准备,一起去。
臧纡青摇摇头,不满地说了一声:“这个小杨侯!”
张应云说:“小钦差中他最年少家世最贵盛,有表亲久居苏州,他数次过此,城中曲巷、城外山水了如指掌。他说求子灵验,将军自然信得过的。”
臧纡青轻声一叹,道:“这实在是将军的一块心病,也难怪他……”
张应云又轻声说道:“新来的这位联璧,与将军也沾亲带故,营中事你我得看顾他一些才好。”
“他不就是联芳的堂兄吗?”
“不止。他曾是成亲王最幼一位郡主的额驸,论辈分是将军的姑丈。但朝廷定制,郡主过世,额驸若再娶则夺爵。所以联璧又以进士出身入仕途,直至如今的刑部司官。将军为人你也知道,凡亲戚故旧总顾念不已的……”
站在旁边静听的天禄,心想:怪不得人说将军营中藏龙卧虎呢。想想看,只幕府中,就有阿彦达杨熙这伙小钦差,有臧师爷这些礼聘的智囊团,还有张应云一帮投效官员,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藏龙卧虎之地,必成龙争虎斗之势。来日方长,正不知有多少好戏可看哩。
天禄很快就看到了一出“好戏”。
第三十五章
小杨侯为将军布置的求子仪式,其实与许多地方的“拴娃娃”并无差别。
按苏州的习俗,其要点在于:必须请得虎丘山门内头等泥货铺里的货色,将制法始于宋代袁遇昌的十六个为一堂的泥婴孩,敬奉至虎丘山上观音殿上的千手观音脚前,亲自用红丝绳将泥婴孩一一拴在观音脚上,而后,拈香祝祷,虔诚礼拜,非如此,求子不能灵验。
所有这些,将军一一照办,事必躬亲,果然十分虔诚。也许那些泥婴孩形态眉目太可爱了,将军给它们拴红丝绳的时候,一向严厉生硬的脸上竟露出罕见的温和笑容,使杂在众多随从中的天禄看在眼里,不但惊异,还有些感动。
他入营以来,很少见到将军。将军迎来送往,无论公事私事,都是大人物;便是商议进剿战策,也只召请幕府臧师爷、得意门生张应云及诸小钦差,平日深居简出,沧浪亭园子不算大,天禄竟从未在园中遇见过将军。今天同船来虎丘,进山门拜观音,算是天禄离将军最近的一次了。他自然回想起多年前在茶楼、在宫里见到将军的往事。
将军决不会认得他了,因为当初他还是个很小的孩子。但当年近四十岁的将军到如今却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眼角多了些皱纹,双鬓添了些白发。他面目还是那样严厉,目光还是那样尖锐,扫帚浓眉依然倒竖着,刚硬的胡须依然向外开,在儿时觉得可怕,现在倒增加了几分对他的好感和信心——身为统领大军的扬威将军就应该威风凛凛才对!另一方面,将军以如此高贵的身份,不惜微服出行,亲临虎丘,如此认真、虔诚地求子,想来和所有年过半百没有儿子的男人一样苦恼,这又令天禄添上了对他的一份同情……
天禄就这样远远地跟在将军身后,看着想着,随众人游了虎丘各处名胜。眼看日落西山,便打点着回城。
码头边船已备好,小杨侯招呼着将军和众人上船。
将军停步,看着这艘装饰华丽的大船,迟疑道:“这不是来时的座船?”
小杨侯笑道:“来时雇的那船有急事走了,这是临时重新雇的。好在熟人办熟事,此船更好,将军坐坐便知。”
这船比他们来时所乘的快船宽一倍,长两倍,两层船楼,顶上还有一个飞檐翘角的四面敞轩。时已初冬,船楼和敞轩都窗棂紧闭,紫檀木的花窗格配上雪白崭新的丝棉窗纸,看上去又高贵又洁净。将军疑惑地看了杨熙一眼,杨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