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是,”父亲忽然想起小叔叔说的话:“想起来了,时峰说过,这十天镇江都在进出一些富商,在做什么投资项目。”
母亲更奇怪了:“镇江这个地方,能做什么大投资项目?”
“不是投资镇江,只是会议地点在这里,”父亲简单解释,“中国的工人费用世界最低,很多跨国企业都在中国建厂,再销到海外,所以,长江三角洲最发达的就是制造业。”
时宜笑起来:“这就是的典故。”
“差不多,”父亲是大学老师,自然会比较关心这些东西,说起来倒是头头是道,“不过,这几年,这里的工人工资上涨的厉害,很多企业开始撤去东南亚。所以,很多小企业都陆续倒闭了,估计再有五年,制造业会有颠覆性的地震。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三角洲震荡,必然波及全国经济。”
“好了好了,”母亲听得头疼,“这和堵车有什么关系。”
“所以,才有人邀请各大富商来投资啊,”父亲笑,“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你预测到数年后的灾难,就要先想办法,在灾难未发生前,进行拯救。”
“很有远见。”时宜评价。
“不仅要有远见,而且还要有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父亲下了定论。
时宜喔了声:“还要有良心,挽救民族经济。”
“对,良心。”
父女的对话,彻底把母亲逗笑了。
他们说话的间隙,从远处来开来了几辆黑色的轿车,车速不快,根本不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但仍有车礼貌避开。
几辆车,从唯一空置的出口,穿行而过。
车牌一晃而过,时宜没太看清楚,却总觉得,非常像是周生辰的车。
》这么一路说着,他们终于蹭出高速。
到公墓,已是九点多,明明是两个多小时车程,却耗费了四个小时。扫墓时间并不长,父母这次来,也是为了和父亲家的叔伯聚聚。这些长辈中,小叔叔家境最为殷实,也算有几个制造工厂,所以自然承担了招待亲友的任务。
众多长辈在客厅闲谈,时宜百无聊赖,走进堂妹房间。
小姑娘还在念高中,正是勤奋读书的时候,看到她很是欣喜,一把拉住她,要她帮自己看作文题目。时宜扫了眼,与清明有关,还真是应景。
她想了想,列了个大纲给堂妹。
放下笔时,看到书桌的角落里,放着几张请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