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2 / 3)

+A -A

        一种疯狂的沉沦里,他不甚弄痛了她,她含糊的低呼了一声,他呆滞了片刻,放缓了动作却还是继续索求着,那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颠狂,将她整个的吞噬。

        8对不起各位亲,林子下午去挂吊瓶,今天可能码不到十章了,我能写多少算多少哈

        已向横波觉(3)

        夜间醒来时,她在黑暗中睁开了眼睛,他仍旧睡的很沉,她依稀记得她暮晚时分出去了一趟,只是不知道他何时回来的。

        但是触及到他的肌肤时,她还是感到一阵由心而起的幸福。暗夜里也不知什么时辰了,她依着她的身畔,闭目微笑着,沉沉睡去。

        这日早朝时分,正德大殿却是闹的一塌糊涂。陆浩天上表,要求朝廷再加拨三成粮款至南线大军,并借着南诏挑衅,频频骚扰边境,居然下令驻守大军向关内再撤三十余里。

        应天成接到奏报,气的当场发飙,无奈眼下情况危急,早已不是单单训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当下亦不再多费口舌,只是按住了那道请求增拨粮钱的奏折,朝后留了兵部尚书与驱秘院长史等一众心腹大臣密谈。

        宁王被拘禁府中已有数日,兵部尚书那里原本满腹的稿子,此时在御前不由的开始沉吟起来。

        皇帝自是心中大有愤怒,却不好发作,他心知陆浩天一是多与自己有关,一想起陆修云,心里更是怒的一竦一竦,偏生两个把持着军政要务的臣子沉吟不语,更叫他心里无端的掂量出几分沉重来。

        他知道,现下一定不能乱,亦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意。陆浩天既然有此一招,想来暗地里筹备已久。而自己虽然早已开始筹备平定楼兰与南诏的边境之乱,但眼下这个时候,显然还未到成熟时机。

        倒是兵部尚书一直缄默着望着墙上的九州七十二省地图,眉头锁的紧紧的。皇帝见他们两个都不怎么发言,一室沉闷不免有些抑郁不快道:“朕看两位平时不是很多谏言吗?怎么这时都开始沉默起来了?”

        驱秘院长史何吉严原本就是个生性谨慎的人,他在御前侍奉十几年,是应天成自登基以后就暗中培养的心腹,此时听得这话,便与兵部尚书交换了一下眼神,而后才轻声唤了一句:“陛下!臣有一言,还望陛下能够静心听来。”

        已向横波觉(4)

        应天成只是“嗯”了一声,并没有抬起头来,何吉严知道他的脾气,不敢开门见山,远远先兜了个圈子:“陛下,就算陆浩天敢于公然挑衅,煽动军心,以陛下临朝十几年来的威望,想来南线大军中还是有大半的将领会归心于朝廷的。

        这一战既然在所难免,那也不妨将此事当成清理朝中武将的一个机会,趁机辨清敌我。如果战事顺利,不出两个月,必然可以平复陆氏之叛乱。彼时再藉机将南诏与楼兰边境重新敲定,如此一来,朝廷也算是去了一桩心腹之祸患了。”

        应天成看罢了南边境布局,这才抬起头来望了他一眼,说:“想说什么就说吧。”

        何吉严道:“陛下,难道您就真的打算与楼兰南诏划界而治,只安于这先皇留下的这片天下?”

        应天成眉间一皱,不由的加重了几分语气道:“沧山天险难逾,自古以来,便是汉唐盛世,中原皇室也未曾进主过此地。再说这一场大仗打下来,朝廷主力大军的元气也得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来。况且姓陆的,只怕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指不定与南诏楼兰订下了什么盟约。愈是因为如此,朕愈不能不小心。”

        顿了顿又道:“当日太宗皇帝开辟晋国天下,便与楼兰、南诏定下盟约,约定永不侵犯。而今朕虽然苦恼于边境之争,但是,这表面的文章,唱戏还是唱足。”

        这时倒见一直沉默不语的兵部尚书李正霖开口了:“陛下,微臣以为,应当速速召宁王进宫议事,毕竟,他是您的亲弟弟。”

        皇帝不语,少顷才挥手道:“准,命人速去请宁王进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