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 / 2)

+A -A

        兹宋谎蛟诳碚读14觯换撇光郑ㄒ阉溃┑帐粽找橹巫铮豢6詹芈懒袅贾鞯某刀Ψ岬人娜伺姓都嗪颍矶送拮恿鞣湃Ю锿猓褂惺耸苷仍稹薄6驳墓┐始扳慊诼迹伞洞笠寰趺月肌芬皇椋蟀浞4醒#坦俣酱偈孔尤险婀劾老ぃ婧稣咧巫铩置滩抗僭焙嫁嚷淮煸驳浇阋淮玻抗僭笔逢葜贝煺盼醯缴挛鞲鞯匦病赫叭庑攀牡┑骸半拗铀锝匆嗖坏靡云溱匐薰肪恐锫尽!比欢赫辏?735年)十月,乾隆帝继位,尚未改元就公开翻案,命将曾静、张熙解到京师,于十二月把二人凌迟处死,并列《大义觉迷录》为禁书。从这件事得出的政治厚黑经就是:腊肉们的许诺哪还能相信?秋后是一定要算账的。而汉奸岳钟琪也没有好下场,他后来因进讨准噶尔失利,被大学士鄂尔泰所劾,下狱判斩监候,到乾隆初年才获释。

        《大义觉迷录》的“巡回报告团”在广东巡讲时,广东巡抚傅泰从张熙供称钦仰广东“屈温山先生”,想起本省著名学者屈大均号翁山,猜想“温山”是“翁山”之讹。于是追查屈大均所著《翁山文外》《翁山诗外》诸书,果然发现其中“多有悖逆之词,隐藏抑郁不平之气”。这样,又一宗思想“悖逆”案被揭发。是时,屈大均已死三十多年,其子屈明洪(任惠来县教谕)自动到广州投案,缴出父亲的诗文著作和雕版。案情上报,刑部拟屈大均戮尸枭首。因屈明洪自首,故免死,仅将屈明洪及其二子遣戍福建,屈大均诗文禁毁。

        “巡回报告团”的成绩和作用是明显的。起到了督促大清官吏兢兢业业,为黑帮发展日夜不敢松懈的作用。广东巡抚傅泰就属于大清的好官吏,他举一反三,牢牢地守住了大清的舆论阵地。

        雍正腊肉期间,另有裘琏戏笔之文字狱。裘琏是浙江慈溪人,少时曾戏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内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语句,当时广为传诵。康熙末年,70岁的裘琏中进士,后来致仕归乡。雍正七年(1729年),85岁的裘琏突然被捕,原来有人告发他那篇代张良写的招贤信是替废太子允礽出谋划策。次年6月,裘琏死于京师狱中。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文字狱更凸显了大清专制的恐怖。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腊肉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腊肉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如果按弗洛伊德的分析,这种口误错字其实是潜意识的反映,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其实心中何尝不认为雍正腊肉们是猴子猢狲,是窃国大盗。作为大清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徐骏自然知道已经有人因为“清风”之类的言辞丢了脑袋,他写作的诗句,可以看做是对黑暗时代和黑帮政权的不满。

        江湖夜雨鬼吹灯,雍正王朝鬼吹箫(3)

        而85岁的裘琏突然被捕,死在狱中,也击碎了大清黑帮政权尊老的神话,要知道在大清康雍乾腊肉时代,耗费纳税人的银子举行了多少次千叟宴,以营造盛世歌舞升平的假象。可以看看大清黑帮是怎样对付文字狱中的妇孺老幼的,其假面、其虚伪、其残忍,不是昭然若揭吗?

        大清与英法:一张进化的时间表(1)

        18世纪,法国。妇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上流社会的妇女们在组织沙龙,杰佛林夫人的沙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沙龙里高朋满座,卢梭、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人都在其中。

        18世纪,大清。妇女不仅被禁锢在家庭里,而且一部分妇女儿童的命运尤其悲惨。在大清当权者制造的绵延几百年的文祸和思想狱中,一些特立独行之士,一些“不合作、不服从”的思想家遭到了令人发指的残酷镇压。有的是被凌迟或腰斩,有的死后还被刨棺戮尸,而他们无辜的家眷或被流放寒冷荒凉的边疆,或被分发给披甲人为奴。

        1751年,法国。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出版。狄德罗主张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新思想为目的来编写一套《百科全书》,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了当时多位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支持。1751年,该书第一卷出版,一直到1772年,共出版了28卷。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了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中对“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是有感觉、能思索、会考虑,并在地球表面自由行走的动物。”

        在17、18世纪的欧洲,这些“有感觉、能思索、会考虑,并在地球表面自由行走的动物”中的精英,思考、写作并出版了哪些名作呢?在17、18世纪的大清,当权者对“有感觉、能思索、会考虑,并在地球表面自由行走的动物”进行着怎样的打压呢?

        1687年,英国。牛顿出版《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该书解释了“行星、彗星、月亮和大海”的运动,一个世纪后,诗人华兹华斯描写牛顿是“独自穿越陌生的思想海洋”。

        1687年,大清。当权者以“败坏风俗,蛊惑人心”为罪状,禁“淫词小说”。

        下载

        1704年,英国。终身未娶的洛克溘然长逝,葬于奥提斯教堂。洛克墓前立有石碑,碑文出自洛克之手,是他生前用拉丁文早已写好的。碑文写道:“约翰·洛克长眠于此。他们如问他是何人,回答是: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的人,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学者,专心追求过真理的人。对此,你们可以从著作得知。他的著作,比之于碑文上的令人生疑的颂扬之词,将更为真实可信地告诉你们有关他的其他一切评说。他的德行,即使有一些,既不足以说明他的声望,也不配作为你们的典范。让他的罪恶随他一起埋葬吧!德行的范例,福音书中已经有了;罪恶的范例,仍以没有为好;必死的范例,所在皆是。他生于1632年8月29日,死于1704年10月28日。这块即将蚀灭的石碑就是一个证明。”

        洛克第一个全面阐述了民主宪政的思想,是近代分权政治学说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品《政府论》主要是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作辩护的。其中的一些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其中所包含的:人类都是平等的、独立的,拥有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的天然权利,这些后来出现在了《独立宣言》中,并且对美国宪法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704年,大清。东方也有一位学者和思想家名叫唐甄的死去,除了留下“自秦以来,凡帝王者皆贼也”和《潜书》等著作外,不能有任何关于制度创新方面的论断,也没有对社会前进有任何影响。

        1755年,大清。一位史学大家全祖望在寂寞悲愤中去世。他的部分手稿,竟然要到1801年文狱稍解时才能出版。

        1751年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毫不起眼的一年。1751年,法国,《百科全书》第一卷出版。

        1751年,大清。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字狱悄然降临。这一年,在云南、贵州、山东等地流传着一个奇怪的手抄本,是假冒大清著名官员孙嘉淦的奏折并有朱批。奏本指责乾隆“五不解”、“十大过”。全国的追查随即展开,多少人锒铛入狱,两年后,抚州卫千总卢鲁生被凌迟,南昌守备刘时达被处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