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什么意思?”
我很明白,我必须注释她,便说:“朱淑贞感和她的情人出游是吗?”
“是啊,我支持她。然而您知道吗?她美景不长,一瞬之间就烟消云散了。她很快遭到了世俗的白眼和责讽,可惜她选择了死,但她是不悲哀的。”
我一边听着一边在想,我好像仿佛中看见了一个才女在遥远处踽踽独行的影子,那影子令我想到了古今那些楚楚可怜的断肠人……这时夏瑜仿佛也在思考着什么,我觉得时间不早了便说:
“自古至今女人的感情表达都是一样的,女人对爱情的心理都是一样的,以后我再和您谈很多婚姻不信的女诗人,就先别为古人伤感了,我看很晚了,你早走吧,我放话筒了?”
“好,晚安,好梦!”
我坐了下来,把她的《心表》又反复地读了几遍。一个女人写到这份上也算不简单了。不是恭维她,还用了这么多典故,看样子,她熟读过《李白诗选》,这些典故在此书里都有。这样的女人一般人是很难和她沟通的。她的思路是这样的,前两句是说了我们下乡时结识的,当时也有点“一见钟情”,后边那些句子也有点“凑”的感觉,但不管怎么说瑜的文化素养不算低了。为此我想了很多,他们夫妻不很和睦,这种文体素质上的差异不能不说是一种致命的原因。男人有才华,不一定要求女人非得相匹配,但女人有才华,男人没有点学问,可就很难合得上来。中国文化倡导的是“郎才女貌”,那么女才男貌又需怎样的男郎相匹配呢?
前几天我看到的那篇《感情厌倦症》的文章,也提到了双方文化素质的差异不也证明这个问题吗?在一本《爱与美》的书中这样写到:“美的实际体现取决于恋爱双方相互关系的性质和品格。如果一方不注意自己的仪表,忽视了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发展,那么,他的审美水平就会逐渐下降,有时甚至以完全消失而告终。审美化要求爱情对象具备在感情交往中能丰富想象力的一定质量。因此,爱情关系中的主客观双方对巩固他们这种关系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我想,在这一点上夏瑜的那个他能达到吗?难怪有一位名人说:“婚姻需要不断地补充、发展,彼此都不能落伍。”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提高文化素质不能不说应作为当今婚姻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以重视。难怪时下,许多文化层次较高的女人割断自己绵绵的情丝,无奈地选择了独身……
今晚,我走得很晚。回家后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眠。我想到了瑜和她的诗,想到当今人们的婚姻状况,想到了“围城”内千姿百态的人们。
突然又想起了一篇文章里的一个表现夫妻微妙的故事:说一女子,婚后习惯晚上写作,也厌烦一只蚊子绕她嗡嗡作响,便对丈夫抱怨。丈夫惺松着眼说:我一个男人家还管你一只蚊子的事吗?她从心底感到一阵酸涩和委屈。我想这位丈夫应该像英国玄想派诗人邓约翰那样的浪漫多情,他联想到跳蚤把两个人的血在体内结合起来的情调写了一首《跳蚤》诗来打动爱人。女人,特别是感情丰富的女人,需要的是一位热血沸腾中有一颗诗人丰富而浪漫的心的男人,的确这样的男人却并不多见。
第27章中国男人的劣根性
5月1日
不怜香惜的男人不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不会感受男人的女人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男人把感情作为衣裳,女人把感情作为粮食。男人一生追求名利,女人一生追求爱情。男人一生对女人来说是个迷,但男人有自己一生喜爱的衣服。男人一生是一个迷,就在于他出生的第一声啼哭都别于女性,像在呐喊。他对母体的依赖性极差,但他对母亲的思念胜过女子。他把追求名利的方式用于追求女性。事业上成功的男性在起初追求女性的方式与一般人不同。恋爱方式看出一个男人的智能。一个优秀的男人从小就把生活看得太小,一个伟大的男人把婚姻、家庭、女人、政治看得很轻,似乎有我在才有一切。梁实秋的《男人》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男人的某些本质性特点,我只是作了一个小小的补充:一个好的男人一生有这样一个公式:少年顽皮好斗,青年勤奋求索,中年孜孜敬业,暮年老骥伏枥。昨天晚上我根据这一公式写了一个关于男人的顺口溜,更好的理解男人,题目冠以《男人一生是个谜》记如下:
刚脱黄毛的楞小子,
野性像头小雄狮,
天也欺,地也欺,
姑娘敬而又远之,
从加入男人行列的那天起,
男人啊注定是个难解的谜。
到了钟情的婚恋期,
变得殷勤又虔诚,
一腔情怀淋漓尽,
俯首帖耳“君子行”
大大方方憨憨厚厚拉你进围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