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徐有贞以“意欲迎立外藩”将于谦、王文一案结案,判处两人斩刑。王文闭目长叹:“今日以‘意欲’二字诬陷我等,实不甘心!”于谦笑着劝慰他说:“‘意欲’与‘莫须有’同一矣,辩亦死,不辩亦死,天下自有公论。”
英宗下诏:于谦、王文、范广、杨俊等斩首,家属戍边,家产归公;商辂等罢黜归里,大同总兵郭登屡拒朕于城外,欺君之罪不可不究,以功勋卓显谪戍甘州(今甘肃张掖)。
圣旨下达后,石亨、徐有贞等立即率锦衣卫抄籍于谦家。来到于谦府前一看,却见于谦府第陈旧低矮,室内摆设简陋,家无余资,又没有奴仆婢女,惊讶万分。只有一间正屋,门上用双锁紧锁,石亨、徐有贞以为于谦的金银珠宝一定藏于其中,命人砸开房门,登时目瞪口呆,里面存放的均是皇上所赐宝剑、冠带、印信等物,封存完好。见到此,不少兵将为之垂泪。
随之,徐有贞等人马不停蹄,谪戍于谦家人。于谦全家仅有六口:长子于冕夫妇、义子于康夫妇和女婿朱骥夫妇。京城百姓闻之心酸。六人被发配龙门卫(今河北赤城县龙关镇),即日起程,不得耽搁。
于谦案五(3)
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英宗复辟的第六天,也是于谦被逮的第六天,北京阴霾重重,于谦等八人的囚车驰向西市。京城百姓前呼后拥,哭声震天,为于谦等人喊冤。
临刑前,于谦扫视围观百姓,大声说:“当年百万大兵俱在我掌握之中,此时不谋危社稷,如今一老羸秀才,尚肯谋危社稷乎?南宋文天祥昔日于此处就义殉国,于谦今日死此地,愿已足矣。皇天后土,昭昭我心!”说罢,热泪纵横,作绝命诗云:
成之与败久相依,岂肯容人辨是非。
奸党只知谗得计,忠臣却视死如归。
先天预定皆由数,突地加来尽是机。
忍过一时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吟毕,引颈就戮,时年60岁。为威吓百姓,石亨命令暴尸七天,不得祭奠收尸。
京城百姓闻于谦冤死,老幼皆泣,合门私祭,《明史》载“京郊妇孺无不洒泣”,“行路嗟叹,天下冤之”,甚至还流传了一副民谣来怀念被冤死的于谦和范广:
京都老米贵,哪里得饭广(范广)?
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嗛(于谦)?
边关军士闻知,莫不涕泣,举营祭奠。居庸关内外树上尽挂白带,以示哀悼。山西、河南、浙江百姓闻知噩耗,哀恸号哭,多在家中社灵祭奠。但慑于朝廷淫威,京城百姓无人敢去刑场祭奠,更无人敢去收尸。
太监曹吉祥手下有个指挥使朵儿,不顾禁令,带着酒物去刑场哭奠。曹吉祥得知后,将他痛打一番。第二天,朵儿又哭着去祭奠,又被痛打一番,皮开肉绽,第三天仍爬到刑场哭祭于谦,守尸一夜,于当晚逃出京都,奔往塞外。京城百姓为朵儿感动,纷云:“我等皆是于少保存留性命者,反不如一朵儿也?”一起带酒物前往刑场祭奠,号哭之声,响彻天地。石亨差人禁止不住,祭奠者日夜不断,络绎而来。
都督同知陈逵平素仰慕于谦德操为人,在于谦被斩第四天晚上三更时分,贿买哨卒,将于谦尸骸收殓,偷运出城,葬于西直门外。
次年,被谪戍龙门卫的于康、朱骥得知父亲已被斩首,尸体被收殓,一心潜回安葬父亲。看守士兵得知,感慨于谦节操,故意放行二人。他们暗潜回北京,找到陈逵,将于谦尸首挖出,包装结实,昼夜兼程,回到家乡钱塘杭州,遵照于谦遗言,将其葬于杭州三台山。
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蛊惑下,英宗对于谦、王文等打算迎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的审判结果笃信不疑,对襄王也满怀戒备。不久,英宗翻检出襄王所上的两个奏疏。原来襄王就封长沙,很有威望和声誉。英宗被俘虏后,当时掌权的孙太后有意迎立襄王为帝,并已经下令取出金符。但襄王却上书太后,请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令郕王监国。英宗回到北京后,襄王又上书景帝,让他多去探望被囚禁南宫的哥哥,对英宗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