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3 / 4)

+A -A

        着寒光的利剑。朱征舆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定了定神才进人舱内。

        柳如是正视着朱征舆不发一语,半天,朱征舆才胆怯地问道:「影怜姑娘唤小生前来,不知何事?」

        朱征舆这一问如同一股寒风,把柳如是心中残存的幻想吹散了。柳如是苦笑着说:「我想请问先生一句:先生曾许下要与小女子白头终老

        的誓言,还算不算数?你我的关系是断是续,就听先生一句话!」

        朱征舆在柳如是的严厉眼光下,自己似乎缩小了许多,他低着头,断断续续地说:「家母家规甚严,小生也无能为力,姑娘还是另找出路

        吧……」

        朱征舆的话未说完,柳如是猛然挥起长剑,将七弦琴拦腰砍断,并用剑指着朱征舆,愤恨地喊道:「没想到你也是如此负心绝情的东西!」说罢将剑掷在地上,纷纷热泪夺眶而出。

        柳如是这一喊、一砍,似乎已经把全身的劲力用尽了,只是一边抽泣、一边说道:「你走吧,你我的关系已经如同此琴!」说完颓然的坐

        在地上,朱征舆又羞又怕趁机赶紧逃走了。

        被人欺骗的创伤还在淌着鲜血,不幸的柳如是,又因朱征舆之母为了绝除后患,以家势影响松江知府方岳贡,立用来历不明莫须有的罪名

        ,将之逐出白龙潭船屋。

        初次用情的失败,生活上漂泊无依,柳如是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中,所幸她的智慧、知识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给了她力量,即使接连遭受如

        此沈重的打击,她仍未灰心丧气,而是痛定思痛,对过去的生活进行了回顾和反省。

        当然,这回顾和反省是痛苦的,也是哀伤的,不过这正表现出柳如是正视现实的勇气,正是凭着这股勇气,她从这困境中走出来。

        祟祯初年,陈子龙成了复社的领袖,并以诗名驰誉于当时。陈子龙本来跟朱征舆同是柳如是的花月朋友,只因当时柳如是倾心于朱征舆,

        陈子龙虽落花有意,却也不便挖朋友的墙脚。

        当陈子龙看到朱征舆像秋叶一样的离开了柳如是,追位之心便适时地燃起。柳如是也钦佩陈子龙的文才和胆识,如此一来,两位老朋友顿

        时成了新知己。

        但陈子龙对柳如是爱其才更爱其色,几年的交往中,仅止于互相赠答诗词以表达友好的感情,从未有肌肤之亲的欲求、与举动。陈子龙这

        种行为,让柳如是忌俗愤世,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观念,因而改变不少,当然爱慕之心更是日积月累的聚增。

        祟桢六年(一六三四年)秋天,陈子龙上北京应试,柳如是终于按捺不住,先表露爱意,在临别前写了《送别》诗两首给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