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3 / 4)

+A -A

        时维很年轻,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讲话的时候平易近人,话绝对不多,气势也绝对不迫人,但自有他的丰荣气度。

        关止对他有些好奇,关怀说:“做一套方案给一个企业一年带来几个亿的销售额,谁见了他都会变成孙子。”

        有多事的朋友把时维履历相告,讲的十分详细。

        关止仔细地听,然后想,呵,市场的瞬息万变,不过是营销大师们的片刻的指点江山。他忽然会气血翻涌。

        爷爷老战友的孙子岳平川在金融学院任教,正好也做此类的研究。关止提前去请教,颇有了些心得,整个暑假跟着梅绍望全程参与了快餐连锁店的筹建工作。

        关止同梅绍望切磋的时间长了,发觉两人的观念想法竟然高度一致。

        关止的观点是:“产品这么好,口味并不比洋快餐差,就是缺少好的包装,没有吸引眼球的卖点。”

        他做了几套形象识别系统的方案,令梅绍望拍案叫绝。他还会触类旁通,从竞争对手那儿学来促销的方式。

        他与梅绍望最契合的一个观点就是——“产品好了,包装好了,打民族品牌就是我们的优势了”。

        这是一股热血和热情,他们都觉得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于是由梅绍望拍板,关止策划的广告语“吃中国人自己的快餐”顺利出炉,快餐店打出这个旗号出航,在社会上引起一片赞誉。

        这是关止的第一份事业,太过顺利,太过张扬,太早获得肯定。他是少年得志,简直志得意满。

        梅绍望的快餐店起先的十家甚至开到麦记对面直接叫板,市场反馈也是真的好,最高日营业额堪与对门持平。

        年终分红,关止平生第一次对钱有了概念,并换算成汽车、房产的价值来评估自己的成绩。但他的分红到了第三年就大幅度缩水。

        奇怪,店开到十家,明明业绩还能这么好,到了五十家,反而下坡之势不可阻挡。

        关止同梅绍望的管理团队在一线总结经验教训,把质量和服务反复强调,但总有分店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而麦记的销售额还是持续走高。

        梅绍望沮丧,讲:“快餐的三个要素无非就是方便、美味和便宜的价格。我从局里下面的食品厂餐饮店拉来这么个队伍,每家店都有好师傅坐镇,做的就是中国人爱吃的东西,怎么回事?”

        关止则望着麦记的火热的招牌发呆,他想的是,他把他学到的东西都做了,但是市场并没有在他的手里转到底。

        这时,关止有了一个不怎么光明正大的计划。

        关怀的一个朋友在卫生局任职,大伙一块儿打高尔夫的时候,他听说了关止副业的情况,他很多事来建议:“我们局里最近做的一些科研报告,对洋快餐的营养成分的分析也快出来了。”

        出来的分析结果,不出意外很骇人。这一份报告经过某大报的名记者发了出去,一时社会上头议论纷纷,矛头直指“麦记”这样的洋快餐。

        梅绍望的快餐店的客流量又略有了提升,且看着此长彼消,不免赞了关止一句:“亏得你这招围魏救赵。”

        关止承认,这招“围魏救赵”实属冲动,其效果不过是饮鸩止渴。而自己终于输得灰头土脸,以后再提起来也是面上无光。

        他是输在时维的手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没有烟总有花 第13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