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2 / 5)

+A -A

        蓝宁在很久以前来过这里,她知道这条小街的中段有一家是卖麻辣烫的,因为永远便宜,永远麻香四溢,所以永远有许多顾客盈门。

        时维从来不吃麻辣烫这类小食,但是他年轻的学生要求了,他便很爽快答应。

        蓝宁以为,时维对学生的照拂总如此犹如春雨润物细致无声。

        他接受热情学生的撺掇,在社团活动的时候带着他们这群学生过来此间聚会。

        这里人多生意好,蓝宁被队伍挤在外头,时维看见了,就帮她把一串一串食材放进塑料篮子里。转身微笑递给蓝宁,蓝宁接过来,说:“谢谢时老师。”

        同学们在大快朵颐之时,还抓紧时间学习知识。

        蓝宁坐在时维身边感叹:“时老师你课堂上说的‘麦记’和‘利华美洁’这种外企在打开中国市场的过程,这简直是让中国人上了一课什么叫市场营销。”

        时维对她笑:“你说的对。“

        有学生反驳讲:“时老师,我来自东北农村,我们那里就没有‘利华美洁’的‘飘扬’洗发水和麦记的快餐店。但我们有‘美达’的可乐比得过美国的可乐。”

        有别个学生问:“我们的可乐比洋可乐差吗?”

        头先的学生摇头:“一点都不,两种我都试过。”

        严宥然在旁讲:“可我们这里看不到不比洋可乐差的‘美达’可乐?”

        蓝宁“吸溜吸溜”吃着粉丝,来不及擦嘴,就开一句玩笑总结:“因为我国的发达城市就是崇洋媚外,资本家才能夹着皮包又来了。他们去了中国农村,会不适应的。”

        大家都笑,时维瞅住蓝宁笑,蓝宁调皮地眨眼睛。

        时维一说话,所有同学又都不发言了。他说:“中国市场错综复杂,消费结构千变万化,国外品牌首先要选择的,是拥有他们熟悉特性的市场。就是你们看到的洋品牌面向一线城市铺货。”

        蓝宁惯会触类旁通,问:“为什么刚才那位同学讲的饮料没进一线城市呢?”

        时维蹙了蹙眉,身体板正,沉吟许久。

        他不常有情绪激烈的表情,什么都淡淡的,用严宥然的话说——“这是具有两袖清风的知识分子气质,大隐隐于市。”

        但他这天是真的蹙紧了眉,而后才又讲:“研发、资本、供应链、包装等等缺憾,我们的实力不够。”

        所有的学生会跟着他一起生出这种忧患的意识,但时维又舒展了眉,讲:“其实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因此失去创造方式方法的主观能动性。消费能力最强的沿海城市被占领,怎么办?”

        他在油腻腻的桌面上用修长干净的手指画了一个圆圈,圆圈辽阔,而且圆满。他讲:“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营销大师毛泽东教育过我们一条在中国百试不爽的营销真理——农村包围城市。”

        哗!蓝宁在心中咀嚼,让自己尝试去解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没有烟总有花 第18章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