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老伴名叫谭起良,也已从城京昆剧团退休,他是一位琴师,为她演出伴奏五十余载,结缡四十多年,相携同行时至今日。
两人退休以后,不再有演出任务,每日的闲暇时间除了听听逝世名家的老戏,那一身的技艺功夫可从未放下,与其他城京昆剧团退休的老人们聚在一处,俨然又是一个微型的剧团。他们仍像当年一般唱念做打,清晨和晚间从不间断,倒也热闹非凡,晚年时光不至寂寞。
“你忘了?晚上的聚会时间快到了,把你的胡琴拿上。”叶清瑜说着取下了墙壁上挂的凌云双剑。
谭起良应了一声,刚要起身去拿胡琴,见她取剑不由问:“你今晚上唱虞姬表演剑舞?”
“不是。”她低首,抱着凌云双剑,恋恋不舍地抚摩斑驳的剑鞘,它曾跟着她走南闯北的好多年,曾有人想强霸她,这残红的剑穗上染过她明志的鲜血……
“不是?!你拿剑做什么?”
“我要送给我的关门小弟子。”她抬首,犹似少女调皮地朝他笑。
谭起良一惊,他知道这把剑之于她的意义,“你要送给冯丫头?”
“身为我叶清瑜的弟子,她有几斤几两我再清楚不过,她明天北上考试,我相信她能脱颖而出,希望这把剑能助她一臂之力,毕竟跟在我身边,它已沉寂太久了。”叶清瑜抚剑喟叹。
“老太婆,你这个偏心眼的,怎么不传给小九?她好歹是咱们行当的,用剑的时候比冯丫头多吧!”谭起良笑骂。
“臭老头子,你都说我是偏心眼了,谁让她是我最小的徒弟呢,我这个做老师的偏心一点也是应该的。要不是她死活不肯去戏曲附中,照她这有灵性的料子,我早去那学校发挥余热去了。你还说我偏心,你不也一样喜欢那丫头嘛,你每次给她拉胡琴的时间最多。”叶清瑜啐了他一口,“闲话少说,赶紧拿你的胡琴去。”
“得令呐,娘子。”谭起良拉着戏腔进了内室拿出了胡琴。
一人提剑,一人携琴,相伴去了家附近的小公园。
十分钟的路程,两人到达了目的地。
二月时节,春寒料峭,公园的绿柳尚未吐芽,惟有满树的空枝婆娑舞动,聊胜于无地为众人遮去剪刀风。
尽管,夜间寒意更甚白日,但是,大家聚会的热情丝毫不减,除了热爱戏曲的人,谁能真正理解这一群对戏曲痴迷至骨的名家们?
他们半生淫浸其中,戏曲已经深入他们的血肉骨髓,不疯魔不成戏,这大概也是化境的一种体现吧。
小公园的设计很人性化,场地的最中央是一圈圆形的顶棚走廊,有遮阳挡雨的功用,所以,老人们此间聚会基本属于雷打不动,且众老人各有弟子,他们逮着空便来讨教,那些穿金贯石的优美声音,常引得路过行人伫足聆听,因此,这也是附近最热闹的公园,当年的冯晶晶就是这样被吸引过来的。
冯晶晶吃过晚饭,便来到了公园,还未走进已经听到了熟悉的西皮二黄和绮丽腔词。
12岁那年,为了演出《马兰花》,她将生前荒废已久的训练手段再次用上,清晨晚间都来公园压腿练声,所幸这具身体的柔软度和声音都不错,她才能把身体的自然条件慢慢调至最佳状态,也因此她认识了京剧名家叶清瑜老师。
在此之前,冯晶晶和时下年轻人一样,对这种快要消亡的、与时代脱轨的东西不感冒,若不是因为以梅兰芳大师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内,她绝对不会想到要去请教公园剧团里最活跃也最平易近人的叶清瑜老师。
当她真正接触过以后,她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戏曲是真正的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