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 / 2)

+A -A

        紧盯目标,果然有用:他后来每次演说,说到这里,感动万分。“上帝伸出手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这种事,西方人叫做“灵感”,中国人叫做“福至心灵”。总之,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书写好了,大约100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天天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

        励志在西方历史久远,坎菲尔认为他祖述伯拉图,亚里斯多德,但是他有所发明创新,他说的都是小故事,而且全是真实的。

        他也明白,写书只是第一步,书必须出版发行。但是他只是一个中学教师,只能一家家出版社投稿。投到143家,他认为已经够坚忍不拔,认输也不丢脸。但是无妨再试一家正要破产的出版社。少要点钱,只付1500美元。结果《心灵鸡汤》第一年就狂销8百万册。从此后,全世界最伟大的励志书系列作者坎菲尔,写了80本《心灵鸡汤》,至今卖出8千5百万册,平均每本一百多万册,本本畅销!

        鸡汤如何能有80种之多?坎菲尔写了几本《鸡汤系列》,马上就明白,每种人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写通用于任何人的励志故事,不如分门别类。于是《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给高尔夫球玩者的心灵鸡汤》,阿富汗战事来了,有《给入军远征者的心灵鸡汤》,伊拉克战事重起,有《给军人妻子的心灵鸡汤》。

        25年了,每年三本以上的《鸡汤》,这个作者哪来这个本事写出那么多激发心灵力量的真实感人故事?原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请“广大群众”来稿,他自己雇佣了十几个编辑,分类整理。而且,每个说故事的人,都签字保证真实性。这样谁也无法说他在编造。这真是全民励志,全民意气风发。

        好多故事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例如一个独腿人坚持训练,夺得网球赛冠军;一个84岁老太太跑完马拉松;一个残废的孩子,收养一条只有三条腿的狗,因为“我们能互相理解”;一个94岁老太太去世,曾孙女在哭,老太太突然醒过来,说“好消息,我在天堂里不用轮椅”。

        催泪+励志,大受美国读者欢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曾经有七本《鸡汤》并列,由此坎菲尔上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鸡汤》系列已经走入轨道,坎菲尔的主业变成演讲。他每年在加州圣塔巴巴拉开办“讲席班”,参加的都是励志职业人士。这种课程,在西方称为“大师班”(r),职业人士来听大师讲课。坎菲尔还在全国演说,请他演讲的,有索尼公司,维京公司,全美牙医学会,全美心理学会,都是头等聪明人团体。理论上他是更上一层楼,进入体系,开始写《成功的64条秘诀》:“目标在胸”,“心不旁骛”,“不贪舒适”,“决不放弃”等。

        要说,都是些老生常谈,人人可以随口说出。但是坎菲尔的秘诀是处处自己做出榜样,哪怕他已经是大大的成功人士,还需要更成功。因此,必须遵行他自己宣扬的原则。例如:睡前只读伟大人物传记,不看新闻,因为新闻里“尽是糟糕事情”;例如,把所有的亲友列为二类,能得到激励的是正面人,让人垂头丧气的是负面人,打入另册。哪怕他的是老爸老妈,也尽量不见。凡是不能鼓舞人心的人或事,都“有毒”),避之则吉。

        坎菲尔与心理医生不同,心理医生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指导;与牧师也不同,牧师不敢说自己因为虔诚已得上帝恩宠。坎菲尔要让人人明白:他的成功,就是喝自己熬的鸡汤喝出来的,确实有效。

        过去我也认为,“勇于推销自己”,是自强不息的美国精神。现在读了几本《鸡汤》系列,却糊涂了:就这么熬出来的料子,竟然风魔全国?用眼不见心不烦来保持乐观主义,岂不是太容易了一些?

        可能因为太适用于美国,《鸡汤》系列在中国有简体繁体译本,却始终没有流行,甚至在励志书横扫中国的年头,比不上刘墉,也比不上《奶酪》,也比不上《哈佛女孩》。

        坎菲尔所有的传记资料,都只说他哈佛毕业,没有说他拿的是什么学位,看来坎菲尔不愿意承认自己也有“目标不清”的年代。如果坎菲尔愿意听我一句,我就想请他百忙中抽出工夫,复习一下在哈佛念的中国文化,好好理解《孙子兵法》培养出来的中国灵魂,然后写一本《专给中国人熬的心灵鸡汤》。到目前为止,他的汤料,只能满足看西部牛仔片长大的美国老百姓。

        为什么中国###作家女的多?

        有人认为这是个人欲横流的时代。的确当今社会充满了性的信号,各国的调查都证明,实际的性却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增加的是性的符号冗余。这正是色情的定义:色情是性的文化再现,是超出生殖繁衍需要的性心理。

        很多学者注意到,当今社会的“性感点”,已经从号称“灵魂窗户”的脸部,移向躯体。其实情色从来是躯体中心,不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躯体是遮盖的。

        中国文坛近年的“身体写作”,引发了许多批评。女作家棉棉的名句“用皮肤思考”,颇受讽刺;女诗人尹丽川等人实践“下半身写作”,遭到批评界指责;女作家赵凝提出又收回的“胸口写作”,更被笑骂交加。

        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至今没有人注意。

        各民族传统上,色情是男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专栏主义嗔 第23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