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2 / 3)

+A -A

        到酱菜,陈进的心里马上一动,开个酱菜厂,原本象这种黄瓜、豆角、白菜产量就大,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将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这比直接卖菜效益好不是一星半点。

        陈进把自己的想法跟吴雪梅一,吴雪梅马上睁大了眼睛,直愣愣地看着陈进:“哎呀,我的儿子,我这个脑瓜子究竟是怎么长的,怎么这么伶俐。我怎么没想到呢?”着,又突然猛地站起来,急急忙忙解下身上的围裙:“不可,我得马上找大伯去商量这件事。”

        吴雪梅原本就是个急子,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临走突然在陈进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我的好儿子,妈真是爱死了。”

        走到口还撂下一句话:“儿子吃完就扔着吧,妈回来再收拾。”

        陈进愣愣地坐在那里,了刚才被老娘亲过的处所,在他的记忆里自从上中学以后,老妈就再也没有亲过自己,一股久违的亲昵感马上让他感到暖哄哄的。

        吃完早饭,把碗刷了,陈进叼着根烟走出了家快两个月没回来了,吴家村的转变很大,原本种麦子的田地里现在都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村民们忙碌地进进出出,有的正在收割,有的却在紧张地播种。看到陈进一个个都十分热情地打招呼,大家都知道吴家村这一切的转变都是来自于这个在城里昔时夜干部的年轻人。

        陈进发现在这些忙碌的村民中还有很多年轻的陌生的脸庞,一探问才知道原来这些年轻人以前全在外面打工,如今看到村里搞起了蔬菜合作社,一个个都回来辅佐。用他们的话来,现在收入比在外面打工都要多,谁还愿意在背井离乡,在外面当二等公民呀

        原本陈进想去村委会,听听老娘和大伯到底商量的怎么样,如今的村委会现在也是蔬菜合作社的办公地。在经过一片山坡时,陈进惊奇地发现,在这片向阳的山坡上也在搭建一个个的大棚。山坡上建大棚,陈进还是第一次看到,连忙走上前去看个究竟。

        底下几个大棚已经搭建好了,走过去一看,只见大棚的顶部和向阳的处所,都用薄膜覆盖着,另一面则是土墙,原土墙是顺着山坡成九十度修出来的,过剩的土把大棚内的地修平。眼下虽然还未到冬季,可是地处山区的吴家村的气温相比石城要低好几度,现在外面的气温只有十度不到,但一走进大棚却感觉到暖烘烘的,比起平地上的大棚,好像温度还要高几度。

        上面的几个大棚正在安装骨架,陈进看到了父亲陈兴邦的身影,连忙跑过去:“爸,在山坡上建大棚这个体例是谁想出来的?”

        “听妈好像是一个姓柳的农技员给出的主意。哦对了,我这儿有张他画的图纸,上面应该有他的名字。”陈兴邦从工具包里找出一张有些破损的图纸。

        陈进接过一看,图纸右下角的一行字,清晰地写着“新梅县农技站,农技员柳清明”。

        柳清明不正是自己的妹夫吗?但陈进记得后世自己的妹夫是在新梅县经委工作,怎么成了农技站的农技员了?难道是同名同姓?

        “爸,这个柳清明还在不在?”陈进连忙问道。

        “上个星期他却是来过一次,不过我没见着。具体什么时候来,这个得问妈。他是县里专派过来负责柳坪这一块的。”陈兴邦道。

        “那行,我到村委会找我妈问问。爸,在这儿干活把稳点。”

        陈进仓促来到村委会,吴雪梅正在和吴海云商量办酱菜厂的事。显然吴海云对这个主意也是很是赞同,看到陈进进来,连忙笑道:“进,来的正好,我正跟妈商量如何办这个酱菜厂。点子是出的,也听听有什么不对的处所。”

        “大哥,我们要么不开,要开就要开一个像模像样的酱菜厂。现在可不比以前了几个坛坛罐罐,手工作坊似的,做出来的工具也是散装的这可不可。现在什么工具都要讲究个包装,就像卡福超市卖的那种一样,一瓶一瓶装着的,开了就能吃。”吴雪梅道。

        看到老妈一脸严肃的有板有眼的,陈进倒也欠好打断他们。吴海云一听,有些游移道:“如果是这样的,我就是担忧这资金不敷。这几个月的收入确实不错,但又投资了这么多的大棚,并且村里还筹算将路修一修。如果办成像的那样,钱肯定不敷。要否则咱慢慢来。”

        “不可”只见吴雪梅很有气势的决然否决了吴海云的提议,气呼呼道:“大哥,该不是想村里独吞吧?没钱,我还有我哥都可以投资,我哥有钱,他肯定干,我现在就可以打德律风给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风雨官道 第129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