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听去曲不成调,无法入耳,琴中亦无所寄,却正是此曲的精妙之处,也可见操琴者非同一般的技艺。雨梦正是要借琴抒情又不愿旁人理会其中之意。
琴音刚落,却听见静夜中传来清越深沉的箫声。如同宕开一幅霜晨画卷,苍茫大地,万木凋零,唯有一枝寒梅傲里雪中。正是《梅花三弄》。
雨梦不自觉的抚琴和之,只听得箫声急徐清秀,悠长飘逸与琴声时而刚劲浑厚,时而圆润细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大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意境。渐渐地琴音低缓,速度减慢,如有无尽的感叹,而箫在末尾处奏出余音,轻盈舒缓,袅袅不绝,给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
一曲奏罢,静夜无声。雨梦惊讶不已,回头望香绮也是一脸茫然。
此人分明是洞察了自己的心事,幽怨与哀伤。所以以一曲《梅花三弄》慰之。“梅花香自苦寒来”,是这个意思吗?希望自己能像梅花那样禁受住风霜严寒,迎风傲立吗?他还是她是在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的吗?他(她)是谁呢?雨梦凝望窗外凄清的月色,心中困惑。可是不管怎样?不管此人是谁?毕竟在这王府里还有一人在关心她,这就足够了。
“香绮,把琴收了吧!”雨梦起身说道:“最近你可曾听冬雪、腊梅说起夫人的身体可好些了?”这是这些天来雨梦第一次问起“沁秋院”以外的事。
香绮一边收起古琴,一边回答道:“听冬雪说夫人身体好些了,说是夫人一直有心痛的毛病,不能太受刺激,这些天侧福晋一直陪在夫人身边伺候着呢!”话一说出口,香绮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格格听到侧福晋可能又要伤心了。吐了吐舌头赶紧抱了琴走开,深怕格格再问些什么,又要惹她伤心了。
雨梦听到夫人身子安好些了,心中一宽,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琴箫合奏之事,对香绮后面所说的话也没在意。因为雨梦心里还有一层隐忧,今夜琴箫合奏,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寂静寒夜,只怕府中人人都听闻了。不知德煊知道了会怎样?自己已被禁足,再受些责难也无关系,倘若连累了旁人……。雨梦忧心忡忡,不由的责怪自己的情不自禁。
第十章琴音(二)
一连数日,雨梦都未曾再抚琴,也未见有人前来“沁秋院”,心中渐安,不再似先前这般愁苦,每日里只作书画,或教冬雪、腊梅各式刺绣花样打发时间。
这冬雪和腊梅见雨梦虽不得老夫人和德煊王爷的欢心,被冰在这“沁秋院”中,可待人甚是和气,貌似天仙又博学多才,不由的也和雨梦亲近起来。
这日午后,云淡风清,暖日洋洋。雨梦坐在秋千上轻轻摇荡,微闭双眼,静静的享受这温暖的阳光如丝般轻抚面颊的舒适。裙裾亦随之轻轻飘摇起来。恬静如水中睡莲,飘逸若花中仙子。让坐在一旁木栏上的冬雪,腊梅不觉沉醉于这份安详与美丽,都忘了手中的刺绣,只呆呆的看着雨梦。
香绮沏了壶茶过来看到的就是这副景象,见冬雪、腊梅目不转睛的傻样不由的“噗嗤”一笑道:“这院子里什么时候跑进来两只蛤蟆啊?”
腊梅惊跳起来,手中的刺绣也扔了出去,惊慌的嚷道:“蛤蟆!在哪?在哪?”冬雪也不住的四下张望。
香绮笑的更厉害了,放下茶壶,用手指了指冬雪和腊梅笑道:“这不就是两只蛤蟆吗?看你们,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冬雪、腊梅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香绮是在取笑她们傻盯着大福晋看呢?
冬雪边去检腊梅扔掉的刺绣边嘟着嘴道:“这可怪不得咱们,大福晋生的跟仙女似的,谁不多看两眼的?莫说看直了眼,就算眼珠子掉出来也是有的。”
雨梦睁开眼睛,轻轻啐了一口,佯装微怒道:“你们就这么调侃我吧!看我不撕了你们的嘴。”话虽如此,心中却荡起了层层暖意,自己已经好久都没有享受到这种自然而又单纯的快乐了,嘴边不由的扬起了笑意。
腊梅想到自己刚才出丑的样子羞红了脸,从冬雪手中接过刺绣坐回原处,瞪了香绮一眼也说道:“大福晋确实是很美的呀!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都这么厉害,这府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呀!”
冬雪也附和道:“就是啊!再找不出第二人来,虽然珞琳格格的箫吹的很好,书画也不错,可她不会下棋啊!老是缠着二贝勒教她下棋,下来下去老是输。还有侧福晋,虽然温柔如水,精于女红,可说无人能及,可她……”。
雨梦听到冬雪说珞琳箫吹的很好,心跳顿时漏跳了半拍。莫非那夜与自己琴箫合奏的是珞琳不成。回想起那日在“宁寿堂”被夫人责难时珞琳投来的同情的目光,会是她吗?
“那前几天晚上与我和琴的会是珞琳格格吗?”雨梦打断了冬雪的话,看着她问道。
“可能吧!珞琳格格的箫是吹的很好,可是二贝勒也会吹箫的。”冬雪想了想,不敢肯定,犹豫的答道。
雨梦“哦”了一声又陷入了沉思,到底是谁呢?
香绮倒了一杯茶递与格格,笑道:“格格,别伤脑筋了,喝口茶吧!”
是啊!自己伤脑筋也没用,总有一天会知道的。喝了口茶,看腊梅还是脸红红的,想到刚才她被香绮吓的跳将起来,不由的想笑,心情大好,也想要捉弄香绮一番,就故意板起了脸严肃的说道:“香绮,你刚才可不对了,怎么可以这样吓唬冬雪和腊梅呢?你看腊梅现在都还红着脸呢?我平日里是怎样教你的,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
“啊!格格,我下次不敢了。您就原谅香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