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 / 5)

+A -A

        徐惜点点头。

        作为女儿,她不想指责自己的母亲。况且母亲的善良,在如今这个世道上,也益发让人敬重了。

        小时候她是有恨过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做好事?为什么说好带她去看电影喝汽水的,最后却要把攒下的钱支助大学生,然后母女俩那个月只能步行五六站路回家。为什么她要去给家乡捐钱修路,又为什么她家总要给别人家寄看孩子,整幢楼的人都把她家当保安室……小时候她恨过母亲,但长大后,她却敬重母亲。

        自私,或者奉献,这是人生的两大选择。作出了抉择,那么就没有后悔的余地——最可笑的,便是同时在两边犹豫的人,既想得了美名,又想获得实际利益。

        真圣母是种可敬的精神。

        她不愿恨母亲,那么要支撑起这个家,便要用她的冷言冷语。这个家,总要像个家。

        安慰好外婆,徐惜拉上了房门。

        外婆的房子很小,三十平米,去除了外婆的房间,连居室都没,母女俩睡在外间里,而徐惜自小到大的“床”则是一张沙发。

        索性,老式的房子都还有露台。

        徐惜想着外婆已经睡着,怕待会儿和母亲说话吵着,便对母亲说,“妈,咱们到外面说话。”

        徐妈妈点点头,脸上有些羞赧和忐忑。

        显然如果和徐外婆说都接受不了的事,理智的徐惜就更不会接受了。

        徐惜果然就问了刚才的事,“外婆怎么了?”

        徐妈妈不知怎么说起,“我刚才打电话给你舅妈了。”

        徐惜冷着脸,“她怎么说了。”

        徐妈妈有些羞愧,嗫嚅着说不出话,这个样子徐惜很是熟悉。

        小的时候,记得回老家乡下探亲,乡下自然不富裕,生活状况让心软的徐妈妈每一回说着就要落泪。许多家庭一天只吃两顿,长身体的小孩每天只能吃着榨菜,半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

        村口也没修路,那一带树林长得茂密,老乡还是热情的,怕母女俩出事,都是送着她们到汽车站的。

        徐惜小时候有一只铁皮饭盒,很普通的款式用来盛饭。但回程的途中这只饭盒连着勺饭的调羹都被送了人,只因村里一个小女孩眼巴巴地盯着她用闪亮亮的调羹勺着白米饭吃。

        徐妈妈让她把饭盒送给了人家,徐惜自然不甘不愿的,然后徐妈妈就告诉徐惜,对她家来说,不过是日用品,到了乡下却是稀罕物。她们饿着几天,赶明儿回了家就全补上了,这里的人却是要用一辈子面朝黄土。

        如今徐妈妈又用着同样的眼神看着徐惜,甚至是带着愧疚的,给女儿添了麻烦。

        似乎自她长大愈发挑了这个家的重担后,在母亲脸上这种表情越来越多。

        徐惜有些不自然地说,“妈,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四块五,扯个证 第2章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