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 / 4)

+A -A

        徐惜给母亲和外婆租的房子一会儿便开到;一处老式教师公寓小区的二层小户公房。

        建于上世纪□十年代的公房已显得有些陈旧;然而此去亦有清幽安静的氛围,四周遍植着法国梧桐,稀疏斑驳的细碎树影倒影二八穿着校服骑单车而出的女学生所的路上。邻里间常听到类似于东家问西家,“张老师这会儿和夫散步去呢?”所答也多是“是呀;李老师;四五点回来烧饭。”

        这个社区处处透着的生活气息就这般透着别样风情;世俗的;却有是纯净的。

        他们走路上便能听到楼上传来的琴声。

        徐惜几乎是立刻便能说出这琴童技巧中的欠缺,《悲怆第一乐章》算是很普遍的曲子。母亲是音乐教师,若不是如此,以徐家的经济状况;也实难以供得起女儿多学这些技艺。

        自小有技艺后,这些几十年不变,又永远集中一年的某些月份中,一遍又一遍地对狂轰滥炸。

        有时徐惜会失笑,自己这个当女儿的听了二十多年,所差无几的这些曲目,也已然是有耳生老茧之感,如果是母亲本的话,便是再如何将古典音乐置于高雅之阁,却实不知母亲听来,《小调狂想曲》和洗脑网络神曲有何不同?

        女儿和女婿回家,徐母干脆早放了这些学生,并推了晚上的课。

        也或许是他们来得早,进门的时候,正好遇到这个整点下课的三五琴童及其父母们出来。

        和记忆中一般无差,接触这一群体也不下二十多年,母亲教过形形□的学生,离开教室的那一刻多是琴童家长或督促或责备孩子的懒惰,疏于练习。

        这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奇奇怪怪地打量着苏南和徐惜,似乎很是想不通会有如此大龄的“琴童”还来丢现眼。

        家长们却多是通过圈内关系托过来的,联系杨家家境倒是见怪不怪。

        杨女士并不出奇,出奇的或者说应该是杨女士的母亲金女士(外婆)。想来也是奇怪,金女士也曾是声乐界出过名的,平生也从来是个善于谋身的,职业、嫁她从无失误,便是对于文艺界最为艰难的那段岁月,她尚能明哲保身。却实不知,她的晚景究竟会这般。

        金女士学生众多,这一行内吃得开不仅仅于技艺,或者是财富,更多的靠的是脉。无疑,培育众多才的金女士,圈内脉极广。

        这些托找关系而来的家长,说穿了,学琴哪里不行呢?徐惜母亲手上,有不少是想以此为踏板,希望能得青眼,未来的生际遇中一帆风顺。

        故而孩子们虽然不懂世故,但家长却多是见得寻常,只以为徐惜二是来谢师恩的学生。

        琴童们陆续离开客厅的时候,西面的房间内传出的悠扬琴声,犹如流水一般,又像是窗外明媚的阳光撒杨木地板上发出的温暖气味。

        这或许并不是徐惜听过的最好的琴声,却无疑是她此生听过最温柔的琴声。

        推开房门,母亲坐窗前,明亮的室内,几上水仙花开出淡黄花蕊,一边的工作薄上是母亲写着的,密密麻麻排班记录。

        “妈。”

        那么多年后,徐惜头一次觉得其实母亲的工作很美丽。

        “回来了。”因为最近家里乱哄哄的,女儿倒是有一阵没回家了。

        徐母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便是担心动迁事宜,家却多是冷漠地谢绝,怕她添乱。索性她自己也明白,然而家里有什么事女儿宁愿和老母亲商量也不愿告诉自己,徐惜妈总会有伤心。

        “小苏也来了,就外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四块五,扯个证 第50章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