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沁儿眨眨眼,讨厌鬼怎么了,那回儿见到她二姐不是死缠烂打就趁一番,今儿个怎么这么爽快地就走了,有猫腻……
见宫沁儿眯着眼盯着林白的身影,宫钰儿摇摇头,“走吧,一家人还都等着你开饭呢。”
宫沁儿拉着宫钰儿的手往里走,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林府的大门,那人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心里却总觉得似乎有什么事要发生了,这感觉就跟宫知义离开时一样……
但她的这种异样感觉却仅仅只有几个时辰的生命力,很快的,她就被另一件事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永乐帝朱棣六十大寿在皇宫宴请群臣,特准携带家眷,而她就是宫家唯一入宫的家眷。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留言可以防辐射哦……
、皇家宴席,谁争锋
后世对于永乐皇帝可谓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明成祖朱棣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永乐盛世,永乐年间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永乐大典》的编纂,无一不再证明永乐皇帝的文治武功。
永乐十七年,永乐帝朱棣六十大寿宴请群臣,这一年宫沁儿九岁,林白十五岁。
直通皇宫的皇城路今日却有些冷清,鲜少有行人走动,商铺也大多是关门状态,唯有车马压过的沉闷声响。宫沁儿坐在马车中,撩起帘子看车外,有些不解道:“皇上大寿,不应该全城同庆么?为什么反而越发清冷了?”
放下手中的书,宫行文将宫沁儿捞到膝上,笑道:“这个时候往往是皇城军最头痛的日子,知道为什么么?”
“因为越热闹也就越乱,也就越有机可乘。”宫沁儿仰脸道。
宫行文点点头,眼带笑意,“就是这么个理儿,所以每逢这种重大日子,皇城军就会封锁主要街道,一来可以防止闹事,二来他们也可以忙里偷闲。”
“那这算不算欺瞒圣上?”宫沁儿眨眨眼,道。
“哈哈……”宫行文笑着摸摸她的头,道,“傻孩子,大家都心照不宣。”
宫沁儿皱皱眉,心说不论古今官场都一样的让人讨厌,做下属的欺瞒上级,而上位者直到灭亡了还不知道自己错在那儿,该说他们可悲还是可恨?还好她毅然决然地投入商场,当然,商场也不是那么纯粹,至少不会动不动“人头落地”什么的,顶多就是输惨了然后一贫如洗,生命还是可以基本保障的……
大约行了半个时辰,马车缓缓停下,宫行文抱着宫沁儿下了马车,就见周围停了数十辆马车,而且清一色是简单大方的款式,来参加皇家宴会,既不能炫富又不能掉面子,所以中庸什么的就在此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宫沁儿牵着宫行文的手看他与其他的大臣寒暄,因为并非正式的宴席,所以朝臣们并没有穿朝服,都是便服。宫行文身穿白色长衫外罩青纱,腰间一根普通绣云纹黑色腰带,脚上蹬一双黑色软靴,及腰的青丝以白色丝带随意束在身后,随着小风荡啊荡……宫沁儿左右瞅了瞅其他的大臣,要么肥头大耳,要么瘦骨如柴,啧啧,还是自家爹爹最好看。
众人寒暄片刻便有太监来领路,给众位大人行礼后那些太监便迈开小碎步在前带路。
脚下踩着切割整齐的青石砖,宫沁儿好奇地看着传说中的“紫禁城”,虽然她上辈子是北方人,但碍于家庭条件,首都对于她来说
就是一个少年时期的梦,现在这个梦实现了,而且是那么真实。
一身藕色绣荷衣衫,一双鹅黄色绣鞋,半长不短的头发被梳梳成两个小发髻,用红丝线缠了末了左右各坠了银质铃铛,随着她走路叮铃作响,圆圆的发髻加圆圆的眼和脸,宫沁儿整个一会走路的糯米团子,当然今天她的衣着装扮是宫家大小姐宫梅儿一手包办,美名其曰不能给宫家丢脸,而事实上只是她的怨念在作祟——凭什么这丫头可以去她就不可去?!
宫沁儿被宫行文牵着在一路走一路看,不一会儿,众人便来到了设宴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被潺潺流淌的小溪环绕,东西南北各有一座一步桥,跨过西面的一步桥,再过一个垂花拱门,视线一扫整个花园尽收眼底,出乎宫沁儿的意料,这座后花园不像她想象中那样艳丽,反而多了一些清幽,大抵与那些垂岸的杨柳与依傍的竹林逃不开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