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检察官的眼睛就是毒。焦书记脸是不是绿,一会儿就知道了,我们不是要汇报吗。”
电视画面上,焦鹏远与千钟来到贫困山区,市电视台记者美女宋慧慧手持麦克风随行采访。
“这个美女宋慧慧,风度不错。”
陶素玲嘲弄地一笑,“你喜欢她啊?”
“我说美女宋慧慧风度不错,并没说我喜欢她。”
电视画面上,美女宋慧慧把麦克风举到焦鹏远嘴前说:“焦书记,连这次,您是三次下贫困山区了,请您谈谈感想好吗?”
“我最深切的感觉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必须抓两条路的建设,一条是具体的公路,要把山区的产品运出去,把山里需要的物资运进来。另一条是抽象的公路,也就是信息公路,要与市区、与全国、甚至与全世界沟通信息。”
“玲玲,你要与美女宋慧慧接触,她应是个知情人?”
陶素玲不解他说:“她怎么就是知情人?”
“你没看焦书记出国、何启章出国,都带她一块去。”
“等你熬上市长当当,你也可以带来小姐出国访问呀,只怕等你当上市长,人家早人老珠黄啦!”
陈虎把电视频道调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三十卅节目。那里正在播出某省委领导班子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反腐报告的新闻评论。
陈虎专注地听,捕捉最新的信息,思维也跟着敏锐起来。
“你注意到没有,本市新闻和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还有(新闻三十分),有什么区别?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陶素玲闪着大眼睛,“有什么门道?我又不是研究新闻的。”
“你就是炸油饼的,也得关心时事,不然油饼都卖不出去。”
陈虎点上一支烟,狠狠地吸了几口。
“去,把门关严。”
陶素玲走到门旁,用力推了推,回到桌旁。
“神秘兮兮的,你要说什么?”
“自何市长出事后,从焦书记到一般市委委员频频在市新闻节目曝光,今天接见,明天发奖,后天大会,出现频率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呢,竟然连一条我市的新闻也没摇过。以往,每天差不多都会播一条,有时甚至两条。你不觉得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还是不太明白。”
陈虎摸着刀痕说:“你这个国政系的毕业生最应该注意新闻。中国的报纸、新闻、电视,学问大啦!谁的名字排前,谁的名字排后,谁的活动用几号字见报,发表在第几版,以及电视新闻的出场频率,是否用半身、近景、特写,都是政治气候的直接反映。关起门来说,我觉得中央对焦书记已经有了看法,当然从目前掌握的情况还不能充分说明这点。但你要是会看新闻会看报,就能感觉出来一点东西,感觉到微妙的变化。也许这就叫政治嗅觉吧。”
陶素玲不服气,“你又不是政客,琢磨这些,有用吗?”
陈虎的右手中指轻轻抚摸着脸上的刀疤,这下意识的动作似乎能帮助他捕捉灵感。他踱了几步,站到陶素玲的面前。
“小陶,我觉得你不适合这项工作,你有点木。反腐败、反贪案件,不是一般的打击刑事犯罪,是政治行为。何启章是常务副市长,主管财政金融,他的案件很可能牵涉到市委领导中的某个人甚至是班子,所遇到的阻力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小陶,如果市委在这件事情上和中央的大政方针不一致,我们怎么办?是听市委的,还是听中央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