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决定问问他的意见。
“我怎么看已经不重要,这个问题争论了这么久,他们的意思是希望今天你拿个主意。”
有人已经开始拍桌子了,“陈山,你说得轻巧,拿广贸去冒险,失败了怎么办?我可指望着手头这些股份多存点养老本,你们要是给败没了,我们全家你养去!”
陈山也不是个好对付的主,马上回击,“屁话,你就那点小心思,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广贸发展前程,不是你们一家子那头蝇头小利……”
言馨看着刚刚都还有礼貌的董事,这会儿一个个瞪起红眼珠差点没掀桌子,吞了吞口水,显然这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戴晏迅速抬高声音说,“诸位,请稍安勿躁,听听谢太太怎么说。”
吵得脸红脖子粗的董事不得不卖言馨几个面子,可看她一个弱质女流,也没多放在眼里,不服气地坐下去,竖起耳朵听言馨怎么说。
“各位都是老前辈,想必自己都挺清楚现在广贸的处境,虽说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电器集团,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凡事欲速则不达,做生意也是这么个道理。先让我们来看看三奇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下坡路,其实主要是三奇的管理模式几乎全部照搬他们在日本的管理模式,过于偏执技术,市场营销策略难于适应纷繁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面对惨烈竞争,三奇目前必须选择下嫁他人,这值得我们家电企业深思。”
一番话说得句句在理,董事们不禁你看我,我看你,有人说,“谢太太干脆直说一声,你认为我们广贸到底能不能够收购三奇?”
正文第四百五章危机感
言馨笑笑,“广贸收购三奇看似捡到便宜,但可能掉入一个‘陷阱’。不谈我们在国外的市场,先以我们在国内为例,现在国内家电产能严重过剩,并购三奇后,广贸在国内工厂陡增到一百家,而三奇除了强势的电池业务外,对广贸没多大实质性的帮助。”
戴晏马上接下话,帮腔,“广贸收购三奇属于低水平、大规模的简单整合,不是建立在技术革新与市场出现了新的产业机遇的条件下,不仅难以提升技术实力,还有可能在金融危机持续爆发、竞争持续加温之下丧失已有的领先优势。所以,我同意谢太太的观点,不知各位还有什么问题?”
言馨和戴晏的这两段话,配合得天衣无缝,一班董事哑口无言,大家仔细推敲其中的利害关系,心里得出相同的结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陈董事倒也开明,“谢太太,你分析得有道理,这个收购计划是我考虑得不周全,还好你提醒,不然可能塑成大错。我到时候可成了广贸的大罪人。”
另几个站在陈董事一边的董事也在附和,言馨和戴晏相视一笑,总算完满解决。
峻接下来会议气氛缓和许多,不再那么剑拔弩张,言馨按照早上背的那些资料对答如流,董事们的眼中渐渐流露出臣服的神色,终于三个小时的董事会结束。
“看不出来啊,谢太太,你比谢总经理在的时候更加开明。”
“我们相信你,还有戴总。”
膳和董事们寒暄之后,握手道别,言馨松了口气,无心插柳柳成荫,谢承勋抒出来的那份资料简直是无懈可击,对于并购三奇的那段回答更是完美到了极点,把一帮董事说得心服口服。
“谢太太,我今天对您真是刮目相看!”戴晏一边和言馨走出会议室,一边请她去办公室坐,“三奇收购案这半个月以来一直困扰我,董事们在我面前也吵过好几次,我虽然也不赞同收购案,也提出理由,可他们怎么都不肯听,还是你出马比较有效果。”
其实谢承勋才是这幕后最厉害的策划人,言馨不好说实话,“呃……其实我也没做什么。”
刚刚面对那些董事时,她的内心不免有些惊惶失措,不过她也知道这时候慌张不顶用,慢慢把心放下,相信谢承勋的商业头脑,照着早就打好的腹稿讲出那番非常有用的话。可此刻戴晏目光象箭一样,她只好应付说,“不瞒你,实际上我昨天花了重金,请国际知名产业经济学家帮我做出一份最有权威的分析,昨天我背了一晚上,才把这些分析背了个滚瓜烂熟悉。”
戴晏大感意外,随即又释然,“原来是这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