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描述他现在的心情呢?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么只能说是‘复杂’了。毕业了,他的学生时代就在这不经意间结束了;今后的自己将要面对一段崭新的生活,有迷茫、也有激动;但至少一个学期没见爸妈了,想想还是令他很开心。看着窗外那不断向身后疾驰而去的一片片田野,世杰仿佛能透过厚厚的玻璃隐约嗅到它们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而这种气息也随着列车的行驶变得越来越熟悉。
中午,火车正点到站;走出出站口,一片灰白色的天空呈现在世杰眼前。每每这时,他总是会怀念小时候那云淡风轻的湛蓝色天空;如今,就连家乡这个小小的三线城市也很难再看到那样清澈的色彩了。
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人们,行色匆忙地穿梭于一幢幢由钢筋和水泥混合而成的立方体之间,如同一群为了口粮拼命忙碌着的弱小蚁族。
出租司机蜂拥而上,“兄弟,去哪啊?”“伙计,要车不?”一句句熟悉的家乡口音透过他那还在播放音乐的耳机直入耳洞深处。世杰同样用家乡口音对其中的一位司机回了句:“去中华路”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操着一口家乡话的老乡,这样当然显得更加亲切;二是告诉司机他是本地人,别做不厚道的事给他绕道。
车上,世杰与司机闲聊了几句;之所以说是几句,是因为想多聊也不可能,他家离车站很近,最多不超过十分钟的车程。出租车穿梭于那些熟悉的街道之中;沿途发现最多的是所有城市都在做的事情——拆楼和盖楼。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一处远去,又从另一处升起;宛如望房兴叹的人们的苦苦哀鸣,不绝于耳。
下了车,世杰拉着自己的行李箱走进小区。门口的宣传栏内依旧张贴着各类小广告,叠了一层又一层;退休在家的老人们围坐在路边的石桌前悠闲地打着麻将。
“录录,回来了。”一位奶奶和世杰打着招呼,她叫的是他的‘小名’。
世杰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爸妈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小名。据爸妈说,世杰小时候长得细皮嫩肉的,很像小姑娘;留着齐眉的锅盖头,还经常在眉心处点个红点呢。后来他记事了,就每次在说和写的时候都刻意用这个‘录’字;至少不像那个‘露’字那么女孩子气。
“恩,多赢点啊,奶奶。”世杰笑笑应了句话;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太急于见到半年未见的爸妈了。
世杰快速来到自家的楼道口前,这是一栋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低层住宅楼。在当时看来,面对周围的片片田地和平房院落,这里无疑已是一处高地了;而现如今,城市的不断扩建,曾经的田地和院落早已化作林立的高楼将它围困在中央,使之成为一处凹陷的盆地。
——()
第三话:新阶段就这样开始(2)
世杰家住在三楼,他有个从小养成的习惯;每次到家不用钥匙开门,也不敲门;而是走到二楼就开始喊:妈、妈、妈……直到妈妈开门;除非家里没人,他才会自己用钥匙开门;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妈、妈……”
刚喊了两声,他还没走到三楼,妈妈已经把门打开了。
“怎么回来也不提前打个电话?好去车站接你啊。”妈妈笑呵呵地看着世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依旧穿着世杰三年前用奖学金给她买的那件红褐色丝织衫;那是世杰买给她的第一件东西,她视如珍宝。
世杰来到门前,在妈妈那从不化妆的脸上,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微笑的眼角处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在世杰心里,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每个儿子应该都会这样觉得。
世杰一边进门一边淘气地回着妈妈的话:“我都多大了,还用接,又不是小孩子,再说咱家离车站还这么近。”虽然他是这么说;但在妈妈面前,他始终做不到不淘气、不幼稚。至今,他依旧喜欢在闲暇时窝在妈妈的怀里和她一起看电视,即使自己站起来已经比妈妈高出一头了。
“再大在妈眼里也是个孩子。”妈妈接过他手里的行李箱,放到一边。“这下好了,毕业了,今后妈就能天天看见你了。”妈妈边说话边上下打量着世杰。每次放假回到家,她都是这样;仿佛一个学期没见,儿子还能长高些似地。每每这时,世杰都想对她说上一句:“妈,我早过发育期了;您再瞅,我也高不了了。”不过他也清楚的知道,在妈妈心里,还有什么能比他这个儿子更重要的呢?
看着看着,妈妈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哦,对了,你自己把行李箱拉到你屋去;我得赶紧给你爸打个电话。”她边说边急匆匆地走到电话跟前。
“怎么了?有事?”世杰拉起行李箱,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转过头对卧室里的世杰说:“他啊,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