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39 / 39)

+A -A

        对你的分娩负责,学习有关分娩的知识,并与你的助产士讨论讨论你的分娩观念。难产或者不必要的剖腹产所导致的母婴分离都不是理想的开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本该用来了解宝宝的那部分精力却用在了关注治疗自己的创伤上。顺利的分娩过程会让妈妈对新生儿有更多好感。(阅读第2章《安全顺产的10个要点》,了解分娩与情感纽带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降低难产及不必要剖腹产的几率。第44页解释了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婴儿出生后的几周到几个月是一个敏感期,在此期间,妈妈和宝宝都需要彼此陪伴。这个时期的亲密接触能使宝宝对妈妈亲近的天性,以及妈妈关爱、照顾宝宝的本能与生理需要都得到自然的发展。这时的宝宝最需要妈妈的呵护,妈妈也渴望照顾宝宝,这是妈妈与宝宝早期亲密接触的最佳时机。

        当然,妈妈对宝宝的爱,以及感觉到和宝宝之间的亲密联系,早在宝宝降生前就开始了,而且还将一直持续下去。(关于产后如何建立母婴间的亲密关系与情感纽带,见第4章《与宝宝一起迈好第一步》及第5章《产后全家的调适》。)

        2。宝宝哭声中的学问——分辨和回应宝宝发出的信号

        你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知道宝宝每时每刻的不同需要。这真的很难,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觉得“我根本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什么是亲密育儿法(3)

        放轻松!你的宝宝会帮助你的。研究人员曾认为,婴儿在育儿过程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现在我们知道,宝宝会主动指导父母的反应。宝宝天生就会使用“亲密增强剂”,通过一些自身的行为(如高声尖叫,你不可能听不到)像磁石一样将父母吸引过去。这些行为有些显而易见,比如哭泣、微笑,或是抓住你不放;还有一些就比较隐蔽,需要用心发现,比如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天生就有判断和回应宝宝这些行为的直觉。母亲和宝宝就如同接收装置和发装置,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能达到无障碍交流。至于磨合期的长短,则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发出的信号比较易懂,而有些父母更善于理解这些信号。但不论时间长短,父母与宝宝最后都能达到相互理解的程度。如果你能细心观察,时时回应,这个目标就会更快实现。偶尔你也会做出错误的回应,比如你以为宝宝饿了,就开始喂他,其实他只想让你抱抱。即使是这样错误的回应,也比没有回应要好,只要你在回应他,就是在鼓励他和你一起努力,直到你准确理解他的意思。

        宝宝一哭,就把他抱起来。这方法听起来简单,但很多父母都不这样做,他们会让宝宝一直哭下去,因为他们认为不能纵容宝宝的“坏”习惯。但是婴儿是不会有“坏”习惯的,他们只是在用唯一的方式与你交流。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身体还没有协调能力,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情,而你作为请求信号的哭声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你会有什么感觉哭声没有得到回应的宝宝并不会变成一个“好”孩子(虽然他可能安静下来);他只会变成一个灰心丧气的孩子,因为他觉得他无法与你交流,也没有人会来满足他的需求。

        旁人可以很轻松地说,让你的宝宝一直哭好了,不要去抱他。因为你的宝宝的哭声不会让旁人的身体发生什么化学反应——除非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而你就一定会。婴儿的哭声会让父母不安,尤其是母亲。如果我们让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小宝宝一起待在实验室里,然后将血流测量仪贴在她的胸口,就会发现,当这位母亲听到宝宝哭泣时,流向她胸口的血会增多,同时她会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抱起宝宝安抚他。由此可见,婴儿的哭声是一种强有力的语言,这是婴儿为了生存和成长与生俱来的本领,也是父母学习回应宝宝的入门之道。(有关婴儿用哭声来交流的更详尽解释,请参阅本书第46页。)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及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这意味着你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地,当宝宝学会哭泣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而且能做一些事情以后,你就可以逐渐延缓回应速度,让宝宝学会等一会儿。学会回应宝宝的信号,这绝对是你对未来的一次成功投资。当孩子年龄渐长,问题更多——而且不仅仅是吃饭、睡觉这么简单的问题时,你会庆幸你们及早建立了沟通。

        3。用母r哺育你的宝宝

        爸爸们总是说:“我们已经决定好用母r喂养了。”母r喂养确实是一个不只牵涉到妈妈和宝宝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家庭的决定。那些成功采取母r喂养的妈妈和宝宝,都有全力支持的丈夫和爸爸。大家都知道母r喂养对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具有重大作用,但觉得妈妈为此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所以放弃这种喂养方式。妈妈们应该了解母r喂养对你们自己的好处:宝宝每一次的吮吸,都会使你的身体产生激素(泌r素和催产素)。这些“哺育激素”不仅会帮助你形成所谓“母亲的直觉”,还会帮助你的身体分泌r汁,让你的哺育更轻松。关于这些细节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讲解。你还可以从第8章了解到,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吃母r长大的孩子更聪明。

        第1章什么是亲密育儿法(4)

        4。把宝宝“贴”在身上——尽量多抱宝宝

        这是近年来对西方国家育儿界最具震撼力的观念。我们在做育儿方式研究时,参加过一个国际育儿会议。在那个会议上,我们注意到一些其他国家的妈妈们用背巾或类似的东西把宝宝背在身上,就像是她们服饰的一部分。这些妈妈们如此体贴周到,她们的宝宝个个看起来无比满足。这种母婴间的亲密关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去问这些妈妈们为什么要把宝宝背在身上,她们的回答简单却深刻:这样对宝宝好,同时也让妈妈感到轻松。太对了!让宝宝舒适,让父母轻松——这正是所有父母所追求的啊!

        婴儿背巾绝对是你的育儿物品里最不能少的一种。要是没有它,你简直就出不了门。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每分每秒都背着或抱着宝宝,但你必须改变对宝宝的认识。大多数人一想到婴儿,就会想到他们安静地躺在婴儿床里的样子,他们会盯着上方正在旋转的音乐转铃,只有在吃奶、换布或玩耍的时候才会被抱起来一小会儿,然后又回到他们的那个“归属地”——婴儿床。好像抱起宝宝只是为了安抚他们,让他们重新乖乖睡下的一种手段。把宝宝“贴”在身上的做法彻底颠覆了这种观点。把宝宝“贴”在身上意味着大多数时间宝宝都被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抱着或背着,只有在宝宝要睡觉或者照顾他的人要做自己的事情时才将宝宝放下。

        这种育儿方式对宝宝和父母都有益。最显著的特点是,被抱着的宝宝很少哭,他们仿佛忘了什么是不满和烦躁。除了表现得更快乐,被抱着的宝宝发育得更好,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将需要用到哭闹上的精力转移到自身的成长上了。另外,宝宝还可以观察到父母忙碌的生活。对于生活节奏快的父母来说,把宝宝背在身上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你到哪儿,宝宝就到哪儿。你再也不用为了宝宝而闭门不出,因为你在哪里,宝宝的家就在哪里。(关于这种方式给宝宝和父母带来的好处,请见第14章《把宝宝“贴”在身上:抱孩子的艺术与科学》。)

        5。和宝宝一起睡

        只要你开始带孩子,你就会发现,那种能一觉睡到天亮的宝宝只在书里有,要不就是在别人家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第 1 部分 (39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