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1 / 2)

+A -A

        &p;#224;物,也是必需的染料,是&p;#250;合槟榔吃的食物,在当时是土产中的畅销货。

        1839年,佘有进的甘密园遍布里里巴巴路上段,包括尔卫民路中间一部分到武吉知马路及汤申路一带,大约9英里,都是他种植甘密和胡椒的地区。他是新加坡大规模种植甘密和胡椒的第一人。他除了种植和经营甘密和胡椒外,同时,也是一个经营棉织品和茶叶的杂货商,而且与欧洲的商行有大宗的贸易往来,在欧洲商人中甚为闻名,受到他们的尊敬。1840年,他成为商业协会会员,当时的商业协会主要由欧洲商人和新加坡商人所组成的。

        1848年是甘密最旺盛时期,占90的种植甘密和胡椒者为&p;#225;籍人士,而以佘有进为主,他的甘密和胡椒种植园经营得很成功,因而有“甘密王”之称。1836年甘密园丘有250个,种植物面积2350亩,到了1848年有800个园丘,面积跃至26834亩,产量30922担,占新加坡农作物的75。1848年,甘密和胡椒种植者&p;#225;籍人士1000人,粤籍人士400人,没有闽籍人士的;经营甘密和胡椒商&p;#225;籍人士有200家,闽籍人士100家。甘密和胡椒的种植总是毗邻而种,因为这两种作物都是互相支撑,对每个园丘是赖以生存的条件。而种甘密的&p;#233;料消耗过快,如消耗将尽,则需放弃而另垦一园丘。这样,甘密园一直向新加坡岛的北、东、西、东北、西北推开去。今日之叫做林厝港、刘厝港、蔡厝港、杨厝港、曾厝港等,这些都是种植甘密的遗址。由于全面开发垦荒种植甘密和胡椒的缘故,新加坡也由此获得开发。在新加坡的历史里程碑上叫做“甘密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人翁是佘有进。毫无疑问,佘有进为早期新加坡作出重大贡献。他无愧是当时新加坡&p;#225;州人的领袖。

        19世纪的新加坡,财富是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准。在华人、华侨中的领袖也不例外,不过多具有高尚、谦虚、克勤克俭、明能干、慈善的品德和素质。这些品德和素质为以后的华人、华侨领袖立下了好榜样,成为后人领袖的优良传统。

        第三百五十九章“南佘北庄”

        正文'第三百五十九章“南佘北庄”

        第三百五十九章“南佘北庄”

        第三百五十九章“南佘北庄”(求订阅)

        19世纪华人、华侨领袖往往和殖民地政发生联系,这是他们的本身生意兴盛与安全保证的重要条件。殖民地政为了酬谢他们服务于社会的贡献,也授予他们种种的衔头和勋章。佘有进之能得衔头和勋章是以其对社会的贡献而得来的。1851年他被授予特别陪审员。1864年受委为首席高级陪审官,加上1854年平息闽&p;#225;两帮会党的争斗,因而拥有相当大的权势,有“佘皇帝“的绰号。187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他是获得这种荣誉的华人之一,并获得名誉推事的衔头。

        可以说,佘有进就是东南亚华人中白手起家的典范,而在佘有进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扩大佘家在东南亚的产业,一度涉及到银行、石油和矿产开采中,成为了东南亚地地道道的“佘皇帝”。

        佘家最辉煌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在二战之后,佘家也如同欧美众多家族一样隐居幕后,现在虽然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华人圈还流传着佘家的故事,不过那大都是被当成历史而津津乐道。

        “那另外一个呢?”林宇好奇道。

        对于东南亚林宇可是两眼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而且林宇之前也没打算过将手伸进东南亚,林宇还想着到时候跟着索罗斯在东南亚这一带赚点钱ā呢。

        “然后就是根基在印度尼西亚,势力覆盖马来群岛的庄氏家族,可以说,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几乎都是其发家地,现在的庄氏家族的人除了家族各后代代表成员留在庄式家族内部,其他都要离开家族,现在或居住在香港,或居住在北美或者欧洲等国家,形成了一个跨种族跨国界的庄式族群。”老人说道。

        庄氏家族,东南亚华人中的第一家族,创建人庄清建。

        泰南的普吉府是清建下南洋的第一站。它是暹罗在马来半岛西岸的第一个港口,同时也是暹罗行政辖地普吉府最高专员署的总部。华人称之为通扣坡,是一个繁华的贸易港口城市,时以锡矿的开采为主,福建人居多,更象英属马来亚的槟城和新加坡,而不象暹罗其他省份。清建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到南洋的?有两个说法,一说由其父亲带出去的,后他父亲死在南洋;一说是由其舅舅带到南洋的。无论是15岁抑或为19岁出洋,可以肯定的是,清建移民南洋时应该是1870年代初期。在泰南与北马,那是一个在英国殖民主义背景下,以华人资本和劳工为主体、以锡矿开采和经济农作物的种植为主要形式的大变动时代的前奏,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十九世纪末叶,清建自吉打发迹后,在通扣坡开了一家當铺,市值约法20,000元。

        而作为一名新客,清建并没用太长时间,便在吉打站稳了脚跟,并可罕见地安身立命。

        清建移居吉打后,最初也是在一家杂货店做商佣。杂货店的老板是吉打苏丹弟弟的朋友。王子经常光临杂货店同老朋友聊天喝茶。时间久了,王子注意到清建是位不错的小伙子。所以,后来当清建遇到麻烦,需要帮助的时候,王子身而出,站在清建一边。事情是这样的:农历华人新年前夕,清建象往常一样出外为老板挑水。但是他挑水揙担不小心把老板家象征富贵安泰的传统灯笼戳了一个大&p;#242;。老板大为光火,把清建赶出家&p;#233;。吉打王子正好光临杂货店,目睹此事,替清建向朋友求情,但无济于事。王子很同情清建,便收留他在自己的王宫里做园丁之类的工作。清建在新主人家工作很卖力,王子很赏识,鼓励清建自己开一家杂货店。清建照办,而且很成功。于是王子给清建另一个挑战,予以吉打州鸦片和赌博饷码的垄断权

        清建不是华人甲必丹〈1〉,但在20世纪10年代前至少30多年里,他却是全吉打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华商。他一直是吉打华社最有代表&p;#236;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机构的领袖,即鸦片饷码的总承包商、“华商俱乐部”主席、“福建公会”前身“福寿宫”的总理、以及吉打市政局代表华社的议员。吉打是清建安家、事业发达、孩子们出生及成长的地方;清建在吉打马来政治社区及遍及全州社会商业网络,构成清建与槟城等地对外ā往的权力基础。作为吉打州华人的定位与认同,贯穿了清建大部分人生轨迹。

        约1900年左右,清建全家从吉打正式移居槟城,开始了影响庄氏家族企业与子孙后代发展的另一次有影响的大流动。

        移居槟城后,庄氏家族在第二代来福和来兴兄弟的经营下,一方面巩固和扩大在吉打的根基,一方面开拓和发展在槟城的事业。稳扎稳打,惨淡经营,最终融入成为槟城商业英社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之金融大亨 第223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