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这座城原本是为了抵御北方蛮族而建造的军事要塞,最初只有山顶的城堡,一个世纪以前,这里成为国王直属的城市。
不算驻扎在这里的军队,这座城拥有居民三千两百多人,只比现在的卡奥尼强一些。
才这么点点人,整座城市却沿着山坡铺开,显得松散而又凌乱。
山脚有一圈石墙,那显然就是城墙,才三米多高,防御力看上去不怎么样,而且太长,根本防不过来。
这样一座残破的城市,显然挡不住“天灾”,必须进行一番彻底的改动。
尼斯回忆着地形图。
他记得这座山的体并不规则,像一个倒扣的簸箕,北面的坡度很徒,大部分地方是六十度的斜坡,还有一段徒壁。南面低缓,所以那条之字形的大路就建造在这边,城里大部分的房子也建造在这一边。
或许可以让这座城沿着南面铺开,再把另外三面弄成悬崖,这样就安全多了。
而且把居民集中在一起,也容易制造出繁荣的景象。
不过要把人集中在一起,仍旧有一个难题。
这里的房子全都是单层的平房,房顶也都是用茅草搭建,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这是沿用了千年的蛮族风格。
平房的空间利用率非常差,所以当城发展起来之后,全都不约而同地废弃平房,变成多层的楼房,越是繁华的城,楼层就越多。
在教皇国,前帝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五层的住宅楼,在南方一些大城市,普遍是四、五层的楼房。即便阿萨克斯这样比较落后的小城市,住宅区也都是三层的楼房。
伊斯特肯定也考虑过这一点,可惜这里的工匠告诉他,就算是四十五度的房顶都无法阻止雪的堆积,仍旧会导致房屋坍塌。
难道采用更大的斜率六十度还是七十五度那岂不成了教堂
他的眼前出现一幅滑稽的景象,所有的房子全都安着一个又高又尖的房顶,就像是一群小人戴着尖顶帽子。
突然,他的脑子里灵光一闪,如果只有房顶呢
这就是他和伊斯间区别,他是个外行,所以他不会被那些常识束缚。
尼斯的脑子里出现一个巨大而又高耸的房顶,有着七十五度的大斜角。
这样还能有积雪堆在上面,那就见鬼了。除非这里的雪带黏性。
转念间,他连房子的内部分割都完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