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牛奶虽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但不可随意用酸牛奶喂养婴幼儿,因为酸牛奶中含钙量少,对于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元素的婴幼儿不利。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能抑制很多肠道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尤其是婴幼儿在患胃肠炎时,如果给他们喂酸牛奶,还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胃肠炎。
想看书来
误区三十六:让宝宝常饮凉茶
在我国的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喝凉茶,凉茶会损伤胃肠道、黏膜,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有些中药成分会导致有6p缺乏的孩子发生溶血症,严重的还威胁生命。因此,不宜让宝宝常喝凉茶。
想看书来
误区三十七:给宝宝喂食蜂蜜
蜂蜜不仅是甜美的食品,而且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多种有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由于蜂蜜有这么多的优点,许多年轻的父母喜欢在喂小儿的牛奶中加入蜂蜜,以加强小儿营养。实际上,1周岁以下的婴儿是不宜食用蜂蜜及花粉类制品的。
在百花盛开之时,蜜蜂难免会采集一些有毒的蜜腺和花粉,若正好是用有致病作用的花粉酿制的蜂蜜,就会使人中毒。婴儿抵抗力极低,更易出现中毒反应。在外界的土壤和灰尘中,存在一种被称为“肉毒杆菌”的细菌,而蜜蜂常常又把带菌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极微量的肉毒杆菌毒素都会使婴儿引起中毒反应,其症状与破伤风相似。
专家指点:
为防患于未然,使婴幼儿能健康成长,对1周岁以内的婴儿,不应喂食含有蜂蜜的食品。
误区三十八:让宝宝多吃奶糖
人的一生要长两次牙,第一次长的是乳牙,第二次长的是恒牙。一般来说,小孩到两周岁时20个乳牙就长全了。乳牙的骨质比恒牙脆弱得多,最怕酸性物质的腐蚀。奶糖就是酸性物质,并且极易黏附于牙齿上或牙缝中,导致婴幼儿乳牙疏松、脱钙,从而形成龋齿。另外,吃糖过多会降低食欲,造成婴幼儿营养缺乏,因而危害很大。
误区三十九:让宝宝多吃泡泡糖
泡泡糖的主要成分是橡胶和增塑剂。橡胶里加了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等添加剂,均有一定毒性,吃多了会蓄积中毒。增塑剂虽然毒性低,但它的代谢产物苯酚在消化道吸收会对身体有害。另一方面,有的儿童在吃泡泡糖的时候,嚼一会儿,吐出来玩一会儿,这种极不卫生的吃法容易导致儿童患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因此,幼儿不宜多吃泡泡糖。
误区四十:让宝宝多吃巧克力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糖和使精神系统兴奋的类似咖啡因的物质,它味道香甜,孩子都喜爱吃。其实婴幼儿不宜多吃巧克力。
因为巧克力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如果宝宝过多食用巧克力,不容易消化吸收,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会导致胃肠内反酸涨气而引起腹痛;会产生饱腹感,因而降低食欲,无法正常进餐,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使宝宝无法得到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如肉、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是巧克力无法代替的。
如果婴幼儿过多食用巧克力,巧克力中类似咖啡因的物质会使他们兴奋,容易出现哭闹、多动、不易入睡等问题。所以,婴幼儿不宜多吃巧克力。
(bp;误区四十一:让宝宝多食用果冻
果冻、水果冻主要是采用海藻酸钠、琼脂、明胶、卡拉胶等增稠剂,再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甜味剂、酸味剂、人工着色剂等原料配制加工而成。这些物质虽然来源于海藻和其他陆生植物,但是在提取生产过程中,要经过酸、碱、漂白等工艺处理,其原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大部分都已消失。因此,果冻并不像新鲜水果那样,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果冻含有的海藻酸钠、琼脂和明胶等物质都属于膳食纤维,不易被消化吸收;果冻还含有甜蜜素、糖精钠等,如果过量摄入这些物质,将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尤其是糖精钠短时间内过量摄入,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容易酿成急性大出血;果冻中的香精、甜味剂、酸味剂、人工着色剂等对人体无任何益处,经常食用对胃、肠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有报道屡屡发生幼儿因吞食果冻窒息而亡的事件。
因此,不可经常给宝宝吃果冻,以免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影响宝宝健康生长。
误区四十二:让宝宝多吃罐头
在加工罐头食品时,都要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由于小儿发育尚未成熟,身体各组织对化学物质的反应及解毒功能都低,因此食用罐头会加重脏器的解毒排泄负担,甚至会因某些化学物质的积蓄而引起慢性中毒。
误区四十三:让宝宝多吃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
现在的儿童食品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其中有些颜色是化学合成的,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可引起多种过敏症。近年来,一些科学家研究认为,小儿多动症与人工合成色素有关。某些人工合成色素作用到神经介质,影响到冲动传导,从而导致一系列多动症症状。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对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规定十分严格,强调婴幼儿代乳食品不得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