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3 / 3)

+A -A

        酒店背山面水,极具闹中取静之能事。酒店前面的那座山,虽然不高,但据说却有古时宫殿的遗址,之后又是府治所在,登山能见古城全貌,因而十分有名。白盈然欣然在那条环山道路上踽踽独行,对着山路上那一排残留的古城墙,心中升腾起几分千古兴亡的感慨。

        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白盈然拿出手机,一个陌生的电话,接通电话自然地“喂”了一声,那头传来声音:“请问是白盈然吗?我是周梅。”

        “周梅,哪个周梅?”白盈然无措地说了一句,然后就恨不得立时咬掉自己的舌头,“周……周梅老师,我,我是白盈然……”

        电话那头仿佛传来一声轻笑,白盈然更觉脸红,贴着手机的耳朵都微微发烫。

        “盈然,你现在有空吗?我在剧团等你。”

        周梅的声音在电波里显得那么不真实,白盈然挂了电话,立在那里恍惚了一会儿,回过神来便立刻奔回酒店,拿起小包,冲到门口打的,然后在周梅的办公室里,再一次和她近距离面对。

        昨天合影的时候,周梅还没卸妆,今天,白盈然终于见到生活中素颜的周梅。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十分精神的短发,好看有神采的眼眸,深深的双眼皮,浓浓的长睫毛,一身英姿飒爽的练功服,寒冷的初春里她背上的衣服竟濡湿了一大片。一年三百六十日,每一天都不落下练功。难怪她在舞台上神采奕奕,顾盼风流,文能挥扇,武能持剑,耍起刀枪令人眼花缭乱,那一手棍棒舞得更是能赶上孙悟空。

        周梅在办公室里也不闲着,一边压腿弯腰,一边和白盈然闲聊,感谢她这么多年一直关注她的戏曲,还大老远地赶来看戏。白盈然看着眼前这个台上英姿勃发风流倜傥的女小生,台下人到中年的她,一派平易亲和的模样,全无名角大腕的架子。在一个多小时的闲聊结束后,白盈然自动将“周梅老师”的称呼改为“周梅姐”,像个熟稔的朋友般挽起周梅的手,笑吟吟地和她一起去剧团的食堂里吃午饭。

        整整两天,白盈然都腻在周梅的剧团,像个影子似的跟在周梅身边。看周梅练功,陪周梅吃饭,趁周梅有空的时候赶紧和她聊上几句。她让周梅把她当成空气,不要被她影响工作,因为她只想体验一下周梅的生活,对她崇拜了将近二十年的偶像有更多一些的具体认知。

        仅仅两天,白盈然就觉得周梅和剧团的不容易。那样一个县级小剧团,能走到现在的闻名遐迩,整个剧团的演职人员,没有一刻不在付出巨大的努力。

        白盈然曾经在剧团大厅里挂着的一组照片前驻足良久。那是剧团在各地演出的照片,有都市阔大的剧院,有乡村简陋的草台。剧团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还有港澳台东南亚的着名剧场。留给她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张照片:水泥板搭建的舞台,几张彩条纸扯出的顶棚,村民们瑟缩在风雪里打着雨伞兴致高昂地看着草台上的演出。漫天飞雪中,羸弱顶棚上厚厚的积雪仿佛随时能将那简陋的舞台压垮。而台上的周梅和剧团的演员,依然衣衫单薄,水袖翻舞,神采飞扬。

        全年两百多场演出,绝大多数是在条件艰苦卓绝的乡村。不管多恶劣的天气,不管多硬冷的舞台,唱念做打,一如在那些大都市里富丽堂皇大剧院的璀璨灯光之下,宛如电脑中的程式,决不改变。而戏曲演员的薪酬却只能用清寡两字来形容。

        这样的坚忍与执着,让人心疼中生出钦佩和感动。这也是白盈然为什么对周梅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周梅已是团里的副团长,除了演戏,难免有更多的行政事务需要处理。白盈然自觉已叨扰了她两日,便决定告辞离开。

        没想到周梅却先来找她。在周梅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周梅招呼她坐下,递上一杯热茶,道:“盈然,有件事,我想我还是要和你说。”

        白盈然有些诧异地看向周梅,“周梅姐,什么事?”

        “关于你这两年给我寄来的剧本,我都仔细看了,你越写越有进步,我想你如果坚持下去,一定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但是,剧团的演出和新戏的排演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限定,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周梅姐,你想要说什么?”白盈然更是一头雾水地望着周梅。

        “就是……感谢贵公司对我们剧团的支持,但是剧团领导开会决定,这张支票剧团还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盈然在握我的爱 第6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