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部分 (9 / 10)

+A -A

        “周叔叔,葛阿姨。”向雨峰只是礼貌地向两个躬了躬身,便没有了下文,毕竟人家的脸上明明就写着不待见你,你就没有必要再贴下去了。

        周燕飞和葛湘兰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和向雨峰打过了招会。

        “爸爸,我们去那边吧,一会拍卖会就要开始了。”周燕飞看到了坐在远处的女儿和陈子洋一起后,明显地松了口气。

        “不急,你们先过,我和小峰好好聊聊。”葛龙升挥了下手,便坐在了向雨峰的身边,笑道,“刚才听小峰的口气,像是对这三希贴很是在意啊。”

        “那是当然,中华五千年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何止千万,但是能够让这样的,绝对不会超过一百件,这三希贴便是其中的一件。”

        “噢,那我到想听听了。”

        “葛爷爷,你这可是在考我。”

        “呵呵,就当是吧,我也想看看,你是不是也像我家小童一样,是个小蠢蛋。”

        “哈哈,好,既然葛爷爷想考我,那我就有话直说了。”向雨峰笑道,“所谓“三希贴”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远帖”这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书法字贴。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名贴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三希阁”,而藏于此阁内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倒台,“三希帖”中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仍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流出了宫外不知去向。

        1951年11月5日,“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殉的“伯远帖”辗转数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以35万元港币的价格从香港购得,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向雨峰说到这里,脸上带着奇怪的表情道,“据我所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收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这也是三希贴中,唯一的一件没有放在国家博物馆里面的书贴了。而且是所料不差的话,今晚拍卖的这一件,一定就是出自书圣王羲之手的那雪时晴帖》“

        “小峰为什么会这么说难道就不能是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吗”

        “除非有人能够从我爷爷那重重的军事包围之下,把这两份摆放在国家博物院里面的书贴给调包了,而且是在我爷爷老眼昏花的情况之下。”

        “哈哈,看来你爷爷也是好书法之道的人啊。”

        “这是自然的,爷爷难得有一样喜欢的事物,他每个星期都会抽出'z。]去观览那两年书法圣品,曾经我爷爷还对我说过,他此生有一个宏愿,就是希望能够看到三希贴之中的那一雪时晴帖》,当时为了能够满足爷爷的这个愿意,我曾私底下派人准备去台湾一趟,但是却被我爷爷给骂了个狗血淋头,事后我才明白,爷爷的这个愿意之所以称作宏愿,是因为,他想在台湾的博物馆里看到这件书法圣品。只是那个时候太小,没有听出来爷爷这话里面的深意罢了。”

        葛龙升看着向雨峰那脸上的凝重表情,脸上的微笑不由得也浓烈了起来:“小峰孝心可佳,这忧国忧民之心却也更加难得。”

        “葛爷爷说笑了,小峰的孝心倒是有,至于这忧国忧民就算了,放在我身上的话,怕是会脏了这四个字,往直白里说,我就是一逐名追利的小人而已。”

        葛龙升听到向雨峰的话哈哈一笑,他继续道:“小峰既然知道《快雪时晴帖》,不知道可知里面的内容呢”

        “自是爷爷的宏愿,我这个做孙子,哪里敢轻心。”向雨峰从椅子上面站了起来,他低头沉默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变得凝重,随后便启唇朗郎而读,这《快雪时晴帖》的释文便从向雨峰的嘴中流了出来,“‘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张侯。’”而随着向雨峰的高声朗读,一时之间贵宾房内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地齐集到了向雨峰的身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欲火成神 第 209 部分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