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1 / 2)

+A -A

        光福这个地方位于苏州西南约50多里的太湖之滨,属半岛地形,向称山水灵窟。穹窿、邓尉、西碛诸山,绵延起伏,太湖七十二峰,近半在光福。日照充足,气候温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适宜梅树生长。

        自古以来,居民以种梅为业,“种梅如种谷”。可以说无山无梅,而以邓尉山西面的香雪海和南面的玄墓山最盛。梅花品种繁多,以千叶重瓣白梅为主,红梅、绿梅、紫梅、墨梅等,应有尽有。花开时漫山遍野,回环数十里,花光映照,暗香浮动,仿佛身临香国仙境。

        光福探梅由来已久,唐朝的陆龟蒙、宋朝的范成大、元朝的倪云林,都曾徜徉光福山水花木之间,留下了许多吟咏佳作。范成大的《梅谱》,可说是宋代光福梅花的写照。

        从明朝开始,随着苏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光福梅花渐成规模,而光福探梅,也成为东南名士的风雅之举。所以他们这一路行到光福王梅园,只看到大道上人来车往,车水马龙的景象好不热闹。不时可见一些文人雅士打着折扇,三五成群,或携带家眷,或跟随几名家丁书童,摇头晃脑对着路边随处都是的梅花指点议论着。更可见一个个孤家寡人花前树下低眉长叹,流连忘返。

        嫣嫣笑道:“这些呆子怎知道香梅最好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在这万株梅树之前。”

        “哦,不是来寻梅的吗,怎么最美的地方却不是梅花之处?”萧不禁诧异道。

        “其实香雪海景点,最美之处倒是邓尉山与对面吾家山之间的那道山坳,那里北靠西崦湖,南至玄墓山,山坳内遍植梅树,有称‘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这却是只有久住苏州的当地人才知道的。”善嫣嫣给他耐心解释道。

        萧听了心中向往,大声道:“咱们这就去那处山坳。”他情绪上来,倒是忘记自己腿脚不便,急走几步险些摔了跟头,嫣嫣抿嘴轻笑赶紧让小伙计搀扶了他前行。

        山坳离梅园并不遥远,只不过要上一到山坡再拐下去,其他人还好,到了地头萧却是累得满头大汗,不过他兴致很好,甩开搀扶的伙计,一跳一跳上了眼前的一处高亭,这处不愧是欣赏风景最好的地方,极目向下远眺,花雪茫茫,香波阵阵,花光映照,暗香浮动,仿佛身临香国仙境,异常的琦丽壮美。

        萧不禁感叹道:“好美!”

        嫣嫣指点他道:“大哥再看这亭子有何奇处?”

        萧顺着她的葱葱玉指看去,见众人所在的亭子呈五角梅花造型,顶铸铜鹤,寓“梅妻鹤子”之意,亭侧有一道诗碑,上面题刻七个大字“香雪海之望梅亭”,却是石头黑硬,字迹模糊,历经风霜,也不知道何年何月已经建造。

        “原来古人早就发现此处可看风景之美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世间大家都能如此想法就好了。”萧伸手接着一朵随风飘来的梅花向往道。

        “上面还有处闻香馆,是爹爹好友方是以先生建造,大哥如果不累,咱们可上去探访一下。”善嫣嫣。

        萧点点头,一机灵伙计上去搀扶,众人跟随善大小姐一路向上,不消片刻就在漫天飞舞的梅花中看到一处红墙绿瓦所在。

        “哎呀。”嫣嫣看着紧锁的院门不禁叹息,“原来方先生竟不在,可惜了。”

        “是可惜了。在这天地灵气汇集之所建屋隐居,方先生确是高人雅士,可惜失之交臂无缘一见。”萧虽然暗叹可惜,但他知道缘分可遇不可求的道理,便笑笑对女孩道:“今天虽没见到高风亮节的名士,却看到被高士吟赏和仰慕的梅花,咱们是不虚此行。”

        第二十六章奈何(1)

        大年过了没几天,可怜的女孩又要被爹爹赶回山庄,善嫣嫣虽然满心不情愿,可看着老父近来颇为憔悴的神色也不忍心出言顶撞,所以只好乖乖选定一日准备回去。

        因为铺子里掌柜伙计都还没来,善药师又一头钻进他那些奇奇怪怪的皿器药物中不让人打扰,于是就只有萧带了两伙计给善嫣嫣送行。

        嫣嫣坐在马车里,拉开帘子满脸委屈的神色,对萧可怜兮兮地道:“大哥,我走了哦,有空可要来山庄看我啊。”

        萧心里对她也是颇为不舍,笑笑安慰道:“这又不是去到天涯海角,还是在苏州城嘛,大哥一定会去看你,你过几天还可以来铺子看爹爹和大哥。”

        听到他的话,嫣嫣娇嫩的脸上浮起个欣慰的笑容,“那可说定了哦,大哥别忘记了。还有,萧大哥你要帮嫣嫣照看下阿爹,自从针灸失败后,他最近的情绪很反常,我好担心他。”

        “放心,一切有我在。”萧声音里有一种让人安心的温和,“善老或许只是遇到医学上的一些难题,只要解决后就会恢复正常。”

        他顿了顿有意消解女孩心中离别的愁绪,微笑道:“我也请你帮忙照看下‘坐山雕’那小东西,它太调皮,你别太娇纵了。”

        提起那条让人气恼又苦笑不得的赖皮狗,嫣嫣心情果然好转,娇笑道:“放心吧,我一定好好教导它,让它下次见了大哥就咬你的手指头。好了,我要走了,萧大哥,再见。”

        萧看着那辆精致的小马车缓缓走远,然后转向拐弯消失不见,他仍挥着手,目光依依不舍。

        几天以后,回春堂正式开门营业,几位掌柜也各自赶回,看那一个个医师诊脉切音,挥毫泼墨草写药房,一群群伙计忙里忙外出出进进抓配药材,偌大的铺子里终于又恢复了往日人声鼎沸,嘈杂拥挤的景象。

        一日,萧正核算着总号近日购买药材的银钱流动,一个小伙计恭敬地走了进屋,恭声道:“总管事,老爷让您去前面的大厅有事相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