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1 / 2)

+A -A

        “哦,这样呀。大卫可比我厉害多了,最近大卫也在谈一笔生意,也准备收购一家公司。估计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在新闻上看到了。”

        “什么公司?”徐明没有多想,只是惯性地问出,当初给戴尔定的一个目标,戴尔一直都在努力的工作着,这些年太行展很迅猛,虽然没有完成自己当初给他定的那个目标,但是太行已经成功跻身成为美国三大bp;“王安公司,”张楚楠说道:“不过这些年,王安公司经营不善,年年赔钱,不过他们公司在大型机方面的优势还是有的。”

        “哦,是王安?”徐明想了一下,如果不是张楚楠说出来,徐明还真难以想起这个公司,这个公司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在美国也是响当当的公司,曾经打造成美国的计算机敌国。可是后来,却由于王安博士老年时地一些决策错误以及坚持让不善于经营地儿子上台,公司最后破产,如果徐明没有记错的话,王安地破产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没有想到戴尔会看上这个公司,难道太行将要在大型机上面下手了。

        没有在多考虑太行那边的事情,徐明相信戴尔会处理好的。

        挂掉电话后,徐明像大伯等人说了一下,在知道那边的展很顺利后,众人也都是很高兴。

        第三十六章张铁豪“出事了”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招标会举行的十分顺利,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从主办方到参与方,在经过三天艰辛的努力后,终于选出了最佳的方案。

        最后得标的是挪威的一家名为卡迪乐的建筑设计公司,该公司特地为上海国际赛车场打造了全新的,而且全世界最有特色,里面很多环节里充斥着浓重的中国文化。而且让主办方最最欣赏的,尤其是上海市政府,整个赛车场,在建成之后,不论从空间的任何角度去看,都会一眼识别出它的身份。从而,在现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还没有太明确的时候,上海国际赛车场就堪堪成为了上海市最最显眼,最明亮的一幕。

        在材料以及科技的运用上,这家公司也不拘泥于形式,除了以往在世界其他赛场上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外,卡迪乐公司更加大胆的将一些还没有广泛运用于国际赛场上的高科技技术融入了上海国际赛车场。

        当然,如此条件的上海国际赛车场的造价也不菲。不过好在徐明这个家伙现在根本不在乎那些钱,在对比了其他几个造价低,性能也不错的设计后,徐明很肯定的选择了这家挪威的公司。

        几家欢喜几家愁,关于德国卡司诺斯建设的方案,徐明也看了看,徐明也看得出,这个方案也相当精彩,结构很严谨,但有一点,徐明不太喜欢,就是这个建筑的特色不太鲜明。或者是这些天汤姆生在上海市着重研究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建筑特色,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西方地赛场融合在了一起,但是。也不知道是徐明自己有问题,还是其他的原因,徐明总感觉卡司诺斯的设计很别扭,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卡司诺斯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将一些顶尖的技术抛弃。而是选择了一项比较大众化的科技。这样下来,就让卡司诺斯的方案,中国味十足,但也有些别扭,另外就是没有其他鲜明的特色了。

        其实,徐明是愿望了卡司诺斯建设,或者说冤枉了汤姆生,对于这次方案,卡司诺斯可是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态来的。来之前,他们已将整个上海国际赛车场的相关人士以及方案研究地跟透彻。

        在知道这次出资方完全是英国汽车公司,而中国政府仅仅像往常一样。以土地入股。根据汤姆生的研究,他认为,保守的英国人是不会花太多的钱来投资在这里的。虽然说在之前,英国汽车公司的“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已经在世界媒体的面前宣布,上海国际赛车场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车队的某些时候的集训地点。

        如果是这样,还不能让汤姆生将整个上海国际赛车场地档次定的比较中等话。错就错在,在当初英国汽车公司的“阿尔法。罗密欧。”宣布未建成地上海国际赛车场将成为车队的集训地时。

        英国的民众不满意了。他们觉得自己的车队到别的国家训练,这有些说不过去,尤其是在英国已经有了几条不错的赛道的时候。

        一些高贵的英国人就不愿意了,纷纷情愿要求政府出资在英国建设一个专门为“阿尔法。罗密欧。”车队集训地场地。

        开始的时候,这只是一些人不适时候地站出来嚷嚷,响应的人也很少。

        可是在某个时候,英国的一个声誉很高的公众人物,站出来支持这种说法,并且要求政府满足“阿尔法。罗密欧。”的要求时。这件事才真正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对于这件事,英国汽车公司保持沉默,英国政府一时间也保持沉默。

        而这个时候,这些年一直被保守党打压的抬不起头来的工党一些不稳定份子,也开始在公开场合,利用这种事情,批判政府。

        而且这个时候,工党地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列出了种种事件。证明政府的一些失误决策。尤其是就几次联合国大会上,英国政府背离美国的怀抱。而是几次和美国唱反调,尤其在一些时候,英国居然选择了和世界上第二大的赤色国家中国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敌人已经杀到了头上了,保守党不能不有所反应了,不过这个时候撒切尔夫人依旧没有代表政府表任何言语,只是一些保守党中不太担任重要职位的官员站在媒体前,公然指责,工党已经背离了他们党的宗旨,它们忘记了他们是英国的公民,忘记了他们曾经的日不落,忘记了昔日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这个官员地言论立刻在英国岛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虽然站出来说这句话地人不是撒切尔夫人,不是保守党政府,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保守党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媒体或者个人更加倾向于这就是保守党对于这件事的意见。

        接着,英国岛内一个未署名的学者,在英国泰晤士报上,表了一篇名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不落太阳》。整片文章,没有太过激进的言论,而是恰到好处的向早已遗忘了那个时代的英国公民展示了那个时代英国的辉煌。

        由于一个1集训地的事情,引了一起关于英国的未来的讨论。

        而汤姆生正是看着了这点,以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西方政治的了解,他知道,英国肯定会建这个集训地的。那时候,英国汽车公司关于上海的集训地,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

        而这个投资的问题,自然不会拿出太多的钱。

        可是,汤姆生恰恰是不了解这家公司,不知道在外界看来英国民族的骄傲,英国汽车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批着英国工业外壳的狼。这也是他这次准备充分却失败地主要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之金融战争 第256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