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1 / 3)

+A -A

        沈蕴秋笑道:“事在人为。更何况,有大姐在,我还担心什么呀?”

        “又想扯上我啊?”刘江峰正等着沈蕴秋这句话呢。

        “什么叫又啊?国家金融没放开前,把担保公司办出来的人,谁不是想着更远的将来呢?大姐难道不想?”沈蕴秋故意激她。

        “嘿,你别拿话将我。这姐妹归姐妹,生意归生意,你打算怎么拆分股权?”刘江峰直接了当地问。

        “我给四海贸易百分之二十的股权,另外还有一个合伙人也会占百分之二十的股权,其余百分之六十的股权都是我自己的。”沈蕴秋道。

        “注册资金多少?”

        “五千万。”

        第359章酒会(二)

        刘江峰问:“能跨省经营吗?”

        沈蕴秋摇头说:“不行。跨省区经营和注册一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都必须是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准。”

        “这倒是个问题。”刘江峰沉吟着,“这种公司最好是一步到位,否则,以后如果要增资或扩充业务范围,都相当于重新走一遍程序。”

        沈蕴秋说:“这道理我也知道。只是,一步到位也有弊端。且不说这过程漫长繁杂,市场机会也不会等人。与其在漫长的审批过程中错失机会,还不如先在海河省内设立,成功的概率应该会高些吧!”

        “行,那就按你说的办吧。”刘江峰突然坏笑道,“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可是三千万呐!蕴秋,你的私房钱不少啊!”

        “哈哈哈,才不是呢。我转让了一部分君达的股份给高层管理人员,这样既能加强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为我自己筹到启动资金。”沈蕴秋直言道。

        刘江峰叹道:“你们夫妻俩的生意经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这边沈蕴秋与刘江峰聊得热络,杨隐那边也因为关卿卿的加入而将话题引到了君达的上市计划。

        “我记得你在竞豪的时候就考虑过上市,现在终于要下决心了吗?”汪昕在听关卿卿向杨隐介绍上市相关程序时插嘴问道。

        杨隐苦笑了一下说:“总是时机不合适啊。国家对地产企业放宽上市申请时,竞豪根本不具备相关的资格。如今君达想上市,又逢国家收紧对房地产企业的上市申请。呵呵,说句不好听的,君达的上市是生不逢时啊!”

        “你也没必要这样悲观,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你如果下定了决心,我帮你一路引荐,应该能够把这件事办下来。”关卿卿很有信心地说。

        葛风萍泼她冷水:“谈何容易!现在不比通达上市的时候,几年没能把路走通的也大有人在。地方上一家企业跑上市,往往会牵动整个地方z都跟着一起运作,还常常撞得鼻青脸肿门在哪里都不知道。”

        “那是从没有跑过上市的企业才会遇到的情况,有通达引路,君达会好很多。”关卿卿并不赞同葛风萍的话。

        汪昕说:“难说啊,整个运作下来,动用的资金数怕也是惊人的。民营企业毕竟不比国企财大气粗,路可以一路铺过去,哪天铺不动了,还不全趴下了?我倒觉得在股市不景气、z面又不宽松的情况下,通过国内股上市这条路还是谨慎选择比较好。”

        “你的意思是通过香港上市?”关卿卿问汪昕。

        杨隐摇头说:“香港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企业的估值都偏低,我的兴趣都不大。”

        “其实,目前除了上市,可以融资的渠道不少,你不妨考虑一些房地产基金或是私募基金。”汪昕建议,“从君达的发展速度来看,光从银行贷款肯定已经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上市又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私募应该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前段时间你不是还借用过信托基金吗?这道理其实差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地产式爱情 第241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