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3 / 3)

+A -A

        总之,可以把这一现象以两个字做概括:焦点。

        现而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嘛,信息传播的自然就快,于是市里的传闻很快、也传到了偏僻的山岭县。副县长郑国栋也听到了从市里来的传闻。中国人民都知道,小道的传闻往往不是传闻,而是走漏的消息,是有根据的可靠消息,于是郑国栋马上警惕起来,同时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郑国栋原本也是农村人,是从乡一级一点一点熬到今天这个第一副县长的位子上的。能熬到目前这个位置,不敏感,遇事不果断,肯定是不行了的。于是对于传闻,郑国栋经过分析后,果断做出了反应。

        郑国栋做出的反应就是:按兵不动。

        一切都停止,能出头、能出成绩的工作,都让郑国栋停了,当然正常应该进行的工作不能停。原计划的税务所的征税也停止了,又就是说,税务所在短期内,一分钱的税都不上缴。

        官场有一类人,比较浮躁,就像那事不能满足的人,一看到别人有机会,马上也跟着跳,马上表现自己,生怕别人不注意自己。在关键的时候,充分表现是对的,可是表现得会把握分寸,一但握不好分寸,就会被人看成是投机分子。被人当成投机分子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还不如不表现呢。郑栋国深谙此道。

        其实,郑国栋按兵不动实际也是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实际是沉稳。而且,这种沉稳的表现常常会让人有力量的感觉,不得不让人重视。

        这就是郑国栋的选择。

        什么是民情?老百姓的要求那不是民情,因为老百姓的要求太单一了,永远是希望改变生活。老百姓的这种要求都要求了几千年了,任何人都听得麻木了,所以老百姓的这种已让人麻木要求就不是民情。那么老百姓这种基本的要求不是民情不是民情,那什么是民情?

        在领导眼中、耳中,老百姓的民情就是他们的传闻,老百姓口口相传实际上的流言蜚语,却被领导们误安了一个名词,叫“口碑”市里老百姓一传,就让山岭县的县长有了“口碑”另外,老百姓一传外带官场一猜,就合成了一种浓烈的气氛,让市里的领导不提拔山岭县会管农业的县长,也不行了的气氛。在这种气氛的作用下,如果市里不提拔山岭县的县长,且不说压制有能力的干部这顶大帽子市委两级班子背不起,就是不识真人这一条,他们也受不了。更何况,中国官场的大班长什么的,都有一个特别的喜好——喜欢当相寻千里马的伯乐呢?

        于是,山岭县的县长被提拔到市里,参与农业管理,就成为了一种事实。这用领导的话说就是: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当然,还得说山岭县的县长本身就是到山岭县来过度的,这是内情,正是有了这个内情,他的被提拔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提前了一些。

        可是,别小看了这一小小的提前,这一提前就让市里有些措手不急,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山岭县县长的接班人,现任县长一拔走,便出现了空当。

        山岭县县长被突然提拔,他也很意外。但是,在中国官场混的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知道给自己留后路,于是当市委组织部领导征求意见时,山岭县县长推荐了副县长郑国栋。

        市里领导最怕什么?最怕的是下边团结一致抱团搞帮派,最不怕基层天天把官司打到自己这里,因为前者难管,后者好管。郑国栋按兵不动,明察秋毫的市委领导自然是知道。不走关系不找门子,这样的人不会搞帮派,多是属于实干的人,这样的人靠得住。于是,市里的领导提拔了郑国栋代理山岭县的县长。转年人代开会,再产生新的山岭县的新县长。

        这次市里领导动作出奇的快,从出现传闻到调整山岭县县委班子结束,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次动作之后以这么快,市两级领导班子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转过年就要开全市的“两会”了,领导班子得拿出干劲来,不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和口实。

        所以说,山岭县县长真是赶上了正点儿。

        山岭县县长赶上了正点儿,市里工作抓得紧,可是制造这一变动的主角——山岭县县电视台的美女主播兼主持兼制片人的杜鹃,却被人遗忘了。都在忙自己的,没人想到她。真的,连个谢字都没人说。

        冷落,山岭县电视台的美女主播从未受过冷落,可是这回,竟然做为一个有功人员,备受了冷落。这让大美女杜鹃,好不郁闷。

        真该让杜鹃郁闷,山岭县县长的这次提拔,没人看到这是新闻宣传的作用,而是被看成是市委领导有做为,大胆、积极提拔人才。这在后来市委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是这样提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关注此事的注意力,都在市委、市政府身上,而没人关注杜鹃这只小蝴蝶,更没人想到是这只小蝴蝶翅膀的扇动,形成的这次小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春媚芳乡 第62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