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打仗讲究是远交近攻。牛小伟也玩这手。他把大家煽忽起来,可是他并不批准大家都搞,特别是远离县的偏远山乡。因为在这事儿上,牛小伟还有想法,他不知道搞了新农村以后,走出去的人会不会回来。如果山岭县的新农村依旧不能吸引外出的人回来,那么偏远的乡就没必要搞。
山岭县县城周边的乡也都被煽忽起来,再加上被县里批准,从乡长到乡亲们感觉都特别好。感觉一特别好,就特别支持工作,即便有一两个有想法的,可是也架不住大气候与大环境,也只能把小心思咽回肚子里。
另外,新农村建设真得有市里支持,并如并村的事儿,要是没有市里的土地局支持,那也搞不成。为啥这样说呢?并村,就得先占用耕地,然后再把拆迁了的土地还原成耕土,这是要有过程的。如果土地局不批准,你就别想动耕地,另外,这事儿也有风险,万一你借了耕土不把整出来的房基地还原成耕地呢?还有,你要是以小换大呢?这里边的道道太多。现在不一样的,有了市里党和行政的双重支持,啥事都是一路开绿灯,这事干起来可就快了。
盖二层小楼可不像是盖高楼,因为用不着弄出一个强劲的地基,于是便真出活。很快,第一片新农村建成了。
计划,牛小伟很有计划,他把第一片新农村让回迁户全部回迁后,又把下一个小村迁了过来。这样一弄,下一个村子拆迁时,就不涉及到拆迁户了,只涉及到占用耕地了。
真正专业搞建筑的,就喜欢干大活,大活一是弄料方便,因为材料方都喜欢卖大户,另一个,弄来的料价也低,因为批发的量大。
第一个村子整完了,专业人员有了经验,参与干活的农民也成了熟手,于是第二片新农村也就干起来了。
抢时间,资金足了就抢时间!
跟老天爷抢时间,在上冻前多抢盖出房子来!
为了加快速度,也为了合理调配,牛小伟和县委书记、县长轮班守工地,同时又安排下一个工地做准。这样一来,这仨忙了一个昏天黑地。
有大工程时也最考验人,这时候能插上手,能帮上忙,能融入工作群体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就要提拔使用,因为牛小伟他们最缺人手。
很快,一批年轻的同志加入到团队中,于是山岭县的领导班子不仅得到充实,同时运转的也更顺畅了。
啥都是一个气氛,特别是领导那啥。山岭县的领导一热火朝天的弄新农村这事业,而且这事业关系到全山岭县的人,于是山岭县的人都被点燃了。说实在的,原先山岭县的人还真不看好县领导弄的这事,并且有人说他们是玩花活弄政绩,也有人说他们是好大喜欢功,反正批评的多于看好的。可是现在这一热火朝天,观望的讥讽的人也都被感染了。特别是那些有一些阅历的人,他们竟然说:“这就像是大跃进,这就像是‘文革’期间,人心齐泰山移!山岭县用不了多久就能占到市里的前例。”
山岭县用不了多久就能站到市里边的前例——这不是看法,这是信心。由于有了气氛,山岭县的人都参与到其中,有房子的花钱装修,房子还没拿到的,做准搞订购,于是山岭县的商机大大地有,这样一来,山岭县的税收也上来了。
因为那个免税还在,于是山岭县的周转资金也就不成问题。有了资金的支持,每月山岭县都会发生变化,于是到冬天落雪前,周绕山岭县县城搞的新农村建设,竟然全部完工了。
山里人好说这话:有粉抹在脸上,别抹在屁股上。山岭县的新农村,全建在了县城的周边,这整个是给山岭县抹了一道粉。
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山岭县大变样,山岭县和县委书记和县长也顾不得啥风度了,整天乐得合拢嘴。
牛小伟还成,他没没乐,相反,他还成天皱着眉头,因为他现在很纠结:他不知道下一步是搞县城建设好呢,还是把边远山村的新农村建设搞起来。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山岭县周边的新农村建设搞起来,山岭县一下就显得旧了,虽然有那三栋新楼支持着,可是街道啥的,特别是整体布局就显得差了,所以县城也得重新规划。
可是,县城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