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缄口藏形十胜法”本就蕴藏禅宗心法精华,而游方和尚乃得道高人,
其身言举动,莫不启发旁者,两人乃合族舍命保全、寄予厚望的少年,皆天资出
众,聪颖过人,追随游方和尚数年,潜移默化,从中悟透玄机,竟真的将“缄口
藏形十胜法”练成了惊天绝技。
其后,两人出山寻仇,方知游方和尚所言不假,十年风云流散,昔年聚众作
乱的仇家,早如烟尘之逝,在人世没留下半点痕迹。两人报仇无门,心丧志消,
于是真的遁入空门,作起了和尚。
庙中住持略知他们身世,于是特意荐之到鸣蝉寺,指望佛家因果之说,能彻
底化解其心中怨念,岂知卅载佛门静修,两人已成大德高僧,却还是不能将怨念
去净,一朝春来萌动,两人游园观景,说及往事,心魔大盛,压抑数十年的怨恨
陡然爆发,道:“佛言空渺,我们不能亲报血仇,全因和尚骗人!”由是因嗔而
狂,这番心关失守,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鸣蝉寺合寺僧众,皆亡于两人
之手。
自此,两人生而无趣,依旧以因果宗之名传法,宣扬因果报应之说,实则以
助人寻仇为乐,亲践报应之快意,从中稍得慰籍。因果宗于是渐渐沦为报应灵验
的魔窟,令得天下仇客怨士闻风而聚。因果宗外披佛衣,怨报手法,也与他人不
同,必令得‘孽主’临死前一一身历“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
离、五炽盛”,八苦交攻,而后方休。后人称之为怨憎会,则是指其怨报缠身、
无法甩脱之意。
“噫!如此手段,那是要人生不如死了!”富春子听了摇头叹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