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可嘉,但是他们的战术意识仍旧停留在十分原始的水准:冲锋时除了骑兵部队
还有些秩序外,步兵根本没有什么阵型和队列,更不要说什么战术和韬略。进攻
时一帮子人“轰”的一下子一拥而上,既不管侧翼也不管后防,只顾埋头与敌人
砍杀;单兵之间缺乏最基本的配合;各部队之间几乎不存在连动——
对于这样的几近民兵的部队,英军一向是不怎么看在眼里的。之所以会出动
如此庞大的军队,完全是英军指挥官琼森·德波尔爵士考虑到奥尔良已经陷入了
弹尽粮绝的地步,为了进一步打击守城军民的反抗意志,英军需要一场完全的胜
利——在奥尔良市民的眼皮底下完全击溃,不,是歼灭来援的这一只法国部队。
也许这样一来那个“奥尔良杂种”就会打开城门向英军投降了。
(“奥尔良杂种”:全名叫吉尔·德·古雷,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元帅,
曾统领奥尔良军民抵抗英军达七年之久。)
终于,在太阳随着薄薄的云层升到天顶的中央时,站在高岗上的英军看到了
来袭的法军。
多达一万五千人左右的队伍在距离英军约两英里处布阵:中央部分部署了五
千名左右的骑兵,其中重装骑士约一千五百人,这是突击的主力;左翼由四千名
装备较为精良的士兵组成,从他们盾牌上不同的家徽来看,这些人应该是贵族们
的私兵;防护法军左翼的是六千多名民兵,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手中的武器更
是五花八门,但他们的士气却十分高昂。
令英国人吃惊的是法军的阵形显示法国人没有预备队,也就是说要么法军一
举将英军消灭,要么被英军消灭,毫无转寰的余地。
“法国人在想什么啊?”英军指挥官琼森·德波尔爵士对自己的副官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