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说:“你先坐着,我去给你做一碗热汤面。一会我儿子就回來了。”
果然,老太太刚把热汤面端上來,她儿子就回來了。她儿子已经四十多岁了,听老太太讲,这个儿子是她当年在山西插队时,和当地一个农民生的孩子。后來,她为了回到北京,忍痛和那位农民离婚了。她在京城又成家生子了,而那位农民一直洠в性倩椤凹改辏睦习楹湍俏慌┟穸祭肟巳耸溃19用嵌家丫闪思遥判腋5男兆印勒飧雠┐宓亩樱捎诔て诟盖卓床。徘羁嗟娜兆印两窕故堑ド硪蝗恕?br/
老太太的孩子们虽然过得很好,但一个个都很忙,很少來看看她。老太太就用多年的积蓄,给农村的这个儿子买了一辆大车,通过自己在北京的关系,联系到一家大学,给他们送煤。这个活虽然辛苦,但利润可观。儿子从大同附近小煤矿拉煤往北京一所大学送,每天一趟。这样。儿子既能挣了钱,还能经常母子见见面。
老太太见儿子进來,笑着说:“李刚,你也吃一碗面,一会儿把这个大学生送出北京。”
李刚憨厚地笑笑说了声:“嗯。”便端起饭碗只管吃,一口气吃了两碗。看张寅也已经吃完,就说:“走吧。”
这是一个能拉20多吨的带拖挂汽车,李刚让张寅坐在副驾驶上,自己点起一支烟,发动开车了。张寅看见司机楼里有个破旧的军帽,就顺手把它扣在头上,李刚摘下自己脏兮兮的手套说:“用这个擦擦脸,就更像是司机了。”这句话倒提醒了张寅,他接过脏兮兮的手套,在自己脸上抹了一把,对李刚说:“真的,我來试试吧。”
李刚惊奇问:“你行吗?”
“我当过兵,在部队也摸过车。”张寅说
于是,张寅和李刚调换的座位,张寅开着车,顺利通过几处管卡,在宣化,他们在一家小饭店吃了饭,继续赶路,下午2点,到了大同。张寅与李刚道别,自己进了大同市,他洠в兄苯踊厥海堑搅舜笸ㄉ缛フ遗舫獭舫碳秸乓12窗阉阶约旱乃奚幔担骸澳憔捅鹗毫耍峡煺腋龅胤较缺鼙馨桑确缤芬还偎怠!?br/
张寅一听这话,觉得自己不能这此就留,因为谁不怕受到牵连呢。他说:“你给我点钱,我走吧。”鹏程从宿舍翻出200元钱,说:“就这么多了。你保重吧。”
张寅接过钱,走出鹏程的宿舍,乘4路车到火车站,下意识地买了一张去太原的火车票。
在火车上,张寅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走,去哪呢?哪里能收留他呢?忽然,他想起一个人來。陈校长,现在是太原工学院校长,他是张寅的贵人,张寅决定去投奔他。
一下火车,张寅很快找到了太原工学院,找到了陈校长。陈校长一直很器重张寅,看见张寅來了,很是高兴,热情款待了他。当他得知张寅的情况后,沉思片刻,说:“洠碌模襾戆才拍惆伞!彼底牛闷鸬缁埃?br/
“喂!郭校长,你好呀!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才,他可是我的高材生,他叫张寅,明天就过去,好呀。”陈校长挂断电话,又看看张寅说:“明天你就去报到,坐107路车到在太原市郊区,14局6厂下车,你去6厂中学找郭明校长报到吧。
晚上,张寅和陈校长饮茶畅谈,陈先生与师母冯巧英先生可以说是才子佳人的组合。陈先生身材魁梧,雅人深致,20多岁时就升任副教授,师母亦出身名门,其父在旧中国曾授少将军衔,加之灵性婉约,气雅如兰,是山西大学中文系的才女之一。她小陈校长9岁,这一对师生恋亦是当年山西大学里“采兰赠芍”的一段佳话。
第二天,张寅在陈校长家吃过早饭,告别陈校长,在街上坐107路到南郊区14局下车,一边走,一边打听6厂中学的位置。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第225章情的诱惑爱的迷糊(1)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224、
张寅的情绪逐渐好了起來,学习和生活都慢慢走上正轨,然而,他的心依然感到孤独,他常常想起曾经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女孩,她们是那样美好,那样爱自己,可是,却又是那样义无反顾地离开自己,他觉得自己太孤独太可怜了,他写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