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又一件新鲜事在乡里传开了。那就是乡里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放映。附近各村男女老少就像看电影似的涌向电视前。可以看新闻简报。文艺节目。甚至能幸福的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的情景。因此。山下乡里的经济形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而穆柯寨山庄由于洠纭r廊恢馗醋磐盏纳睢?br/
照这么发展下去。电的用处还会增多。柴油机和拖拉机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多。集体力量不断壮大。假如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仍像七十年代初期那样。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将越走越宽广。集体经济必将永放光芒。然而。如今的现实又如何呢。《红灯记》里面鸠山有一句台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当时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人们逐渐不拿集体当会儿事了。自私自利的思想占了上风。集体经济逐渐走向衰落。
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空前的低落。那时。还流行了一句口头禅。而且全国农民都会说:“包工横。日工蹭。自留地里不要命。”这句话准确的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那时吃的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活重活轻一个样。磨洋工不干活。在地里耗一天。也是记一个工。拼死拼活干一天。还是一个工。因此。队长在就干一会儿。否则就洠烁苫盍恕?br/
穆柯寨新來了一个外來户。叫王傻子。七十多岁了。他有两个双胞胎儿子。三十五六岁了。一个叫王俊和一个叫王奎。这弟兄两特别懒。每天什么也不想干。王俊整天游手好闲。东游西荡。还有小偷小摸的毛病。王奎是个油嘴滑舌的家伙。奸懒滑馋。好吃懒做。他们嘴边常挂着:“大歇歇儿不少干活。一个顶俩。”这纯粹是为不干活找的措辞。那时。队长派活本來就困难。这弟兄两总是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常常为分的活而发生争吵。
王俊和王奎早上睡懒觉不起床。王傻子早上去地里回來。看见这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还在被窝里钻着。就气不打一处來。提起床前的马桶直接泼进这两个儿子的被窝里。王俊和王奎一扑棱起來。对着王傻子破口大骂:“你这老东西找死呀。”
王傻子气得直哆嗦。说:“你们就这样和你爹说话呀。”
王俊说:“你就是比我们早出來几年。如果我们早出來。谁叫谁爹还不一定呢。”
“就是。就是。你这个老杂种。”王奎在一旁帮腔道。王傻子一下子气晕了过去。
王傻子的媳妇听到叫骂声。赶忙进屋來。看见王傻子倒在地上。就用手指着两个儿子说:
“你们还是人吗。”
王俊说:“我们不是人。你们是什么。难道我们是从石头缝蹦出來的吗。”
“就是。就是。”王奎在一旁帮着腔。
王傻子的媳妇生气的说:“作孽呀。我怎么生了这么两个畜生。”
王奎说:“那还不是你们图一时高兴。过瘾呗。”王傻子的媳妇气得半天说不出话來。
队长王怀义把每天要干的活进行调整。轻闲的活多安排些。重的活就少些。在后來就是包工干。一切活都是包工。
第261章私心(2)
记得有一次往地里挑粪。是包工。以家庭为单位。郭兰平也参加了。一个个精神抖擞。手头十分利索。三下五除二九锄满两筐。然后顺手拿起担子。挑上筐就走。一路上两脚生风。一溜小跑的往里地赶。家家都想多干些。多挣些工分。到年底多分红。因此。你争我抢。洠Ъ柑炀屯瓿闪颂舴嗳挝瘛?br/
日工又是怎么干的呢。那时的人不让做买卖。更不准出去打工。否则。你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被革命的。所以大量的劳动力都集中在家里。农闲时。大多是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或者垒地堾等。
过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高。乡里在“三叉儿”修了小水库。又在其附近打了两眼深水井。还在东洼修筑了一眼深水井。在郭兰平的记忆里。这个工程最大。人们的热情最高。还开垦了很多土地。但此时。人们的积极性洠в辛恕?br/
这一年的冬天。王俊和王奎经常参加日工劳动。有一次。他们到河边平整土地。这块地南高北低。每次浇地不好浇。高处浇不上水。低处水成塘。庄稼一半好一半坏。大伙拿着铁锹和镢头拖拖拉拉的來到地里。到这儿之后。王俊说:
“天气冷。我们先到北边草坡上晒会儿太阳吧。”
“对啊。我们在找些棒子秸。咱们烤火啊。”王奎接着说。
“光烤火多浪费资源啊。不如回去再拿些山药和花生烤着吃。那多好啊。”又一个人说。
大家一致同意。立马來了精神。说干就干。不一会儿。便万事俱备。之后点火。红红的火苗在寒冷的冬天里备受欢迎。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人们围在火旁。伸着手烤火。还不时的用棒子秸捅着山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