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角吹响後,二百位臣子都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听政殿内,文武列班,恭迎皇帝驾临。
「皇上驾到!」龙椅前,李德意嘹亮地宣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臣武将、皇亲国戚统统匍匐在地上,磕头高呼。
「众爱卿平身。」
煌夜一身明黄璀璨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在高大的殿堂中央。那鎏金宝座上的巨龙头,正呲牙咧嘴地对著台下,而火红如血的龙珠,则映照著天下之主、万乘之君。
「谢皇上!」年迈的臣子,是由殿内太监搀扶著起来的。待群臣站定,煌夜给几位老亲王赐了座。然後便是早朝议事了。
先出列的是宰相萧治,说北边六城今年大雪盖麦,会是一个大好收成,提议重新徵收赋税,以充国库。
皇帝准了,但只徵收一半,尤其是兵户人家,赋税依然全免。
另外,由於倒春寒即将到来,但凡家中有七十岁以上者,由国库拨发敬老之物,每月五斗米,r八斤,盐一斤。
古往今来,没有天子如此厚待百姓,柯卫卿听了,心里很是高兴。看来,他与煌夜谈及的民间疾苦,煌夜都有记在心里。
萧治跪地谢了恩後。接著是吏部、户部纷纷上奏,也是赋税问题,之前煌夜四处征战,减免了赋税,百姓欢喜是不假,但国库不免空虚,也是恳请皇帝再收人头税的。
煌夜沉吟了一会儿,依然是只收取一半,要是不够,可由商贾捐助,另外外国人在大燕经商,也要收取赋税,但同时朝廷也保障他们的经商权利。
可是大燕地广,就怕地方上的官员,未必会遵守此旨,照例为难那些居无定所的云游商贾,继而引发暴力冲突。
煌夜就又传谕郡太守,让他派出都使,巡游各县城,予以督责。
这样讨论下来,就已经两个时辰过去,正当李德意问,还有事要奏吗赵国维出列了。
「老臣有事启奏。」
「讲。」
「国郡南边之溪林镇,有一流匪集合作乱,老臣的世侄宁安,方入朝为官,实战经验不足,老臣想让他去试一试胆量……」赵国维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平定匪徒的战事,一般都是後辈晋升的大好时机。
「宁安朕不是让他去监工北部离河的水坝建造了让他去南方,未免太过舟车劳顿,且会耽搁军情。赵爱卿,你若是想扶持晚辈,朕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煌夜并不含糊,直接说道。
「敢问皇上,此人是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