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青草兔子的食物也不多,张想只留下几百只种兔,其余的都卖了,而那群野鸡却也长大了都会飞了,就是感觉一只野鸡也没多重,加上它们的腿特别的长,又跑又跳比较难捉。
那几十只土鸡倒是在岛上安了家,这岛上鸡的食物倒是很充足,不过天冷了鸡蛋捡的也不多了,每隔一天有一二十个,张想抽空用葫芦瓢装回去一瓢,却也吃不完!
这一天是腊月初八,也就是农村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初七的晚上,金菊花就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浓郁的香味才飘散开来,这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张红兵在正屋的神柜上摆上粥,烧纸磕头,然后祈祷几句。无非是请祖宗保佑风调雨顺,一大老小平安如意。
“一会我送一些腊八粥到农庄,今天还有两个客人住宿,过腊八节了不能把人家给忘记了!”张红兵也乐呵着,今天过节图的就是舒心。
腊八粥做好后是要在赠送亲友的,而且一定要越早越好,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大早寒气颇重,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热热闹闹的喝腊八粥。张想端起了一只大碗,热气腾腾的粥里面居然还有几个&p;;果狮&p;;。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这种果狮好看更好吃,就是做起来太麻烦,比煮粥还要费工夫。张想是好多年没在家吃到这种粥了,感觉特别的温馨。
“妈下次就不要做这种果狮了,太麻烦了!咱家你够忙的,咱们不讲究这个!”
张想喝了一口浓浓的粥,满口的米香直达心底。热乎乎的粥,让他身上立马暖和起来了舒服极了。
“不麻烦,你喜欢吃就好!”金菊花看着儿子馋样,心里十分舒坦,昨晚的辛苦瞬间化为乌有。
每年家里都要煮不少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p;;年年有余&p;;的意义。
吃过腊八粥金菊花装了一小盆粥,然后把粥在门上和窗户上都沾了一些,剩下的送到猪圈和鸭舍让家里的家畜都能吃一点,这也是自古留下来的习惯,是祈求来年六畜兴旺的意思。
张想看着老妈的动作,也舀了一碗粥试着给小黑和豆芽吃,谁知道两个家伙都是闻一下就跑了,逗得他哈哈大笑,这粥不是每个动物都喜欢的!
上午收拾好一切,金菊花就会按照老习惯去泡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张家店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醋,紫皮蒜泡出的蒜脆香,那种紫皮蒜就是农家自己菜地种的,深秋收起来后,全部挂在屋檐下吹干备用。
张想也来帮忙将蒜瓣去皮,装入小坛,浸入醋封严,做起来很容易。这种腊八蒜到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辣味儿去掉了很多,而醋的味道中也平添了很多蒜香。
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张想兄妹最喜欢吃老妈泡的腊八蒜,张芸上学的时候还会带一些到学校,和吃饭的同学一起分享。
泡蒜的时候,张红兵见气氛很好,他坐在一旁看儿子和老婆忙碌着,就笑着讲起了这腊八节泡腊八蒜的来历。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以前近年关了,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
张红兵一边抽着烟,看儿子被自己的话勾起了好奇,又笑着说下去。
“但是快要过年了,中国人总讲个面子和彩头,总不能杀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债还钱吧。于是收债的就会泡上一些腊八蒜送人。欠债的收到了自然心照不宣,年关了一年的债务该清算清算了。“蒜”“算”同音嘛……”
“爸用腊八蒜当作催债提示,倒也算是难得的苦心,我还以为就是为除夕吃饺子才泡腊八蒜……”
这蒜泡起来很容易,张想几下就忙完了,想着除夕夜妈妈做的沾着蒜香的饺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