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2 / 3)

+A -A

        钱屏翳递过茶水:“学文,在这儿吃晚饭吧?”

        “不了,我刚刚吃过饭来的。怎么你们还没吃吗?”现在已经过了六点,对于生活很有规律的老人,这时候没吃饭,的确是晚了。

        钱教授又是一脸得意:“你三哥要给我们做菊花锅,你留下来吃一点,还清热去火呢!”

        长辈相留,沈学文不便推辞,只得点头允诺:“那我先给姥爷打个电话,说一声晚些回去。”

        “好好好,电话在那边,你快去打吧。”老人家再次摩挲起适才放在身边的《启颜录》,林东韵和钱屏翳对视,对方挑了挑眉。果然,只听老人说道:“等你打过电话,钱爷爷给你讲笑话!”

        当晚,一位老人并仨孩子围炉夜话、言笑晏晏。孩子们聚集在身边,对于老人,便是莫大的欣慰,言谈间,老教授红光满面鹤发婆娑,人竟似乎年轻了几分。三名孙辈的孩子少不得叨陪鲤对、恭捧杯盏,多年的分离,并没有让他们彼此产生隔阂,相反倒是充满了了久别重逢后的喜悦欢欣。老人笑着听三个孩子各自的故事,不时点评几句,虽然评点带有老年人特有的自得和可爱的颐指,但是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流露出对孩子们浓重的爱。

        窗外,夜幕早已降临,一弯下弦月出现在天际,不知何时,老人突然转身看到了外面的月:“妞妞、学文,好久没听你们合奏月光了,去书房弹一首吧。”东韵起身,率先向书房走去,学文随即跟上了。曾经走路还歪歪扭扭的两小童,已经玉然卓立。

        直到他们走出客厅,老人才笑着看向孙子:“云孙,学文和妞妞真可称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了。”

        钱屏翳看老人有些醉了,只是陪笑道:“是,爷爷。他们从小感情就很好!同样都是拜白羽琴教授学的乐理,似乎拉丁语也是白教授教的……”

        此时前奏已经想起,老人打断屏翳的话,幽幽说上一句:“林东韵这么好的女孩,你不抓紧的话,迟早被有心人抢走。”

        剧透一下:沈学文这个人请童鞋们不要忘记,第四卷还会再出来,虽非主角,却是重要角色——秋秋

        19。例会

        每周四和每周日的晚上九点,是新新青年报馆举行例会的日子。

        不巧的是周四晚上刚好有两节课——楚梓老师讲授的《中国文学史》,要八点半结束。可惜这边是新校区,而报馆的地址在位于学校东侧的老校区。

        一想到这个,林东韵同学就有些为难了,前天她从钱家吃过晚饭,出来时为了和沈学文、钱屏翳多走走,竟将自行车忘在了钱家楼下,直到上课前的十分钟,她才猛然想起,校车这个时候已经开过末班,所以下课后林东韵必须跑着才能准时赶到例会。

        楚梓依然提前十分钟出现在讲堂上,但是却只是例行看了看,便又出去了,没有像往常一般和学生们在课前闲聊几句。

        经过上周那节课之后,林东韵不再想追问他与两位哥哥之间的恩怨——既然他们之中任何一人都不会告诉她实话,她也懒得去问了,毕竟刚刚展开的大学生活如此美好,林东韵觉得没有必要缠着一人一事耿耿于怀。

        所以她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下课之后便收起书本跑出去了。楚梓站在讲台上,淡淡地看了一眼林东韵的背影,眼波无喜无怒。

        林东韵匆匆跑上12号楼301的教室,里面已经稀稀落落坐了十几名学生。林东韵之前见过的、很瘦很瘦的男生——报馆馆长崔岩——正站在教室的最前面。

        崔岩明显地对林东韵有些印象,看她来了便点点头,递过来一个很厚的大本子:“欢迎新同事!先签到吧!记住了以后每次例会都要签到。我们年终分红的时候也会以此为标准。”

        东儿点点头,正要低头找笔,崔岩很体贴地递过来桌上的一支圆珠笔。林东韵愣了一下,接过来刷刷几笔签下自己的名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凝刻时光 第17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