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唐风老人没有站起身来,只是坐直了身子,声音清冷:“楚老师也来了?”
林东韵迟疑地观察老人平静的神色,看不出任何内心的好恶。不过楚梓以子执礼服侍老人,似乎也让她明白了什么。
“是的,先生,很高兴能见到您。”楚梓微微俯下身轻声说道,随即又补充一句:“在您面前,我怎么敢称老师呢?”
钱唐风淡然点头,却依然道:“楚老师不必多礼!”
此时戏已开场,老人突然开口道:“学文,给我再取一杯茶来。”
沈学文满是讶异地望向老人,却见老人波澜不惊的神色泰然自若,便轻轻应了一声,端走楚梓刚刚放到老人面前的三才碗,起身唤服务生换茶了。
东儿偷偷打量楚梓的神情,却见对方面上没有丝毫的不虞,唇角甚至还保留着适才恭顺的笑意。似乎不忍楚梓受此奚落,林东韵站起身来移到老人身后,轻声道:“钱爷爷,我去给您换个果盘。”
老教授点了点头,说了一声“乖”,便聚精会神于戏台之上。东儿方才面对楚梓,歉意地笑了笑:“戏已开锣,你在这里站着,后面的观众怎么看呀?”
楚梓点点头,又躬身对老人轻声说:“前辈,凌霜回去看戏了。”
等候许久,老人方才轻轻“嗯”了一声,楚梓移步归座。
28。散场
《龙凤呈祥》是一出地地道道的热闹戏,不仅生旦净末丑齐集,而且唱念做打具备、雅俗调和,是节庆之时不可多得的好戏。
其中乔国老的历数刘关张赵四兄弟和军师孔明文武经天纬地的唱词,以及刘备于洞房中见孙尚香后的对唱,都是经典戏核。今晚的戏,名家云集,戏迷们听得逸兴遄飞、叫好声自始至终不曾断过。
钱唐风看得兴致勃勃,东儿和沈学文相视一笑。他们从小听京剧就是被钱唐风老先生感染的,那时候钱爷爷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在话匣子跟前听戏,一众孩子自然也愿意看老人丰富的面部表情。
渐渐地,老人发现了孩子们聚集在自己身侧,便开始向他们讲授梨园史话,当然更多的是说一些历史故事。只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们的兴趣不同,讲到三国戏的时候,比如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捉放曹的时候,都是男孩子最感兴趣的。而院中的小丫头们,则津津乐道于谢瑶环、西厢记、牡丹亭等才子佳人的故事。当然,钱唐风对京剧的欣赏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审美观,待孩子们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便开始讲授一些《救风尘》、《窦娥冤》的戏剧审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后来西厢记题材的影响,甚至后来发展到讲起了诸宫调、陶真、俗讲。
东儿第一次进戏院听戏也是钱老先生带着去的,那时候东儿刚刚十二岁,看的是耿、李二位老板联袂表演的《红鬃宝马》。其中一段《武家坡》的唱段,男女对唱明快泼辣,让东儿听后颇为难忘。于是就这样,被钱爷爷拐去做了戏迷。
钱唐风常常教育孩子们,听戏一定要听名角的,如果演员还没练出火候,那么听戏就变成了浪费时间。做人做事也如此,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来成就自己。
戏即将散场的时候,钱唐风老人低声对学文吩咐了两句,后者应了一声,起身小跑出去。
林东韵疑惑地看了看老人,但是老人仍然沉迷于戏台上的唱念做打、不忘适时喊一嗓子“好”,没有任何的不虞。于是东儿扭过头去,静待演出落幕。
一系列礼节性的仪式过后,观众才陆陆续续退场。从p通道走出,林东韵发现楚梓一直跟随在身后。待跨出剧院,外面已经是车水马龙人流拥挤了,照这样子要打到车,最快要在半个小时以后。
“老师,我送您回去吧。”不知何时楚梓已经走到钱唐风身侧,轻声说道。
老人仰头看看天上,可惜剧院周围的灯火太过明亮,让他看不见天上的星,于是愈发心情不好,开口道:“妞妞,累不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