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 / 2)

+A -A

        李静心说的是凶巴巴的,但我还是感动。

        要是不能把凌晨顺利的“救”出来,我还真对不起李静心的这一番热情,何况眼前还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我顿时豪情万丈的说:“放心吧,我一定完完整整的把你的凌晨姐姐从她老爷子的魔掌中解救出来,你就等着叫我姐夫吧。”

        见我说的豪迈,李静心也是赞服,可就是口中不松口的说:“哼,想让我叫你姐夫,想的倒美,我可不是小凌那个家伙那么好骗。”

        说完,说了句“不说了”,就把电话挂掉了,让我对着电话里面那断线的盲音无奈苦笑。

        苦笑完了,也该干正事了,我的目光开始在李静心带来的信息资料上仔细的浏览起来。

        老实说,在凌晨接掌凌云集团的管理权以后,凌晨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

        在凌云集团的业务范围中,在凌晨接管以前,只有单纯的一个以建筑和装饰为主的承包商,在香港地产风云中,凌云集团并没有搭上第一趟班车,但是,总算在香港地产最后的黄金年代中,凌云集团搭上了最后一班车,开始也业务从建筑与装饰施工想地产开发转型,这也让凌云集团从一个单调的建筑承包商成为一个综合型的建设企业,凌云集团的总资产也达到了5个亿港币,当时,还是凌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总经理的凌云做了一件对凌云集团发展很有利的事情,那就是,让凌云集团在香港上市了。

        不过,除了这一件事情,凌云的表现就没有什么过于值得表述的了,对于凌云,凌晨作为凌云的女儿,虽然两人的关系不同一般,但是,凌晨还是用了一句话很中肯的评价凌云,那就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在后面的经济大萧条中,由于凌云高超的守业手段,凌云集团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后来随着大陆对香港的支持,香港经济的复苏,凌云集团虽然不能和长江实业、和记黄莆等大型的集团相比,但也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凌云集团的市值上升到了12以港币,凌云以其占有凌云集团48%的股份成为了香港新一届亿万富豪,就在这个时候,凌晨学成回港了。

        虽然凌云集团的发展相对稳健,但是他缺少活力、暮气沉沉的企业状态让凌晨很快就发现了公司的不足,为了企业的发展,凌晨向凌云求取公司的控制权。

        凌云因为年纪的关系,加上凌晨早晚要继承公司,所以,在没有涉及到什么凌云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凌晨成了凌云集团的执行总监,实际上就是凌云集团的执行总经理。

        这个时候,凌云集团还根本就没有什么企业文化。

        凌晨主政以后,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凌晨立刻在公司开始推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批原本跟随凌云打天下的老员工也被凌晨高回报的“请”下了他们长期占据的高位,而被凌晨所发现或者说挖掘的一大批中青年人才被凌晨任命为空出来位置的部门主管或者是项目经理。公司的形象为之一新,但是,凌晨并没有就此停止。

        安定内部,凌晨意识到香港的地产业已经饱和,在她的坚持下,凌云集团开始向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大型城市开始投资,凌云集团跟随着几个香港大地产商的脚步登陆了大陆。

        凌晨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不能和那些大地产商相比,因此,凌晨很明智的选择了与那些大地产商不同的目标市场,基本上那些大地产商做的多是大型的楼盘和中高档写字楼,而凌晨看中的却是商业用途的建筑产业开发,这一个决策,让凌云集团在1995年的年终报告让,为凌云集团的股东每一股带来了3。43港元的红利收入。随后,凌晨在这一个方面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珠江三角区域的布点也大幅度的铺展开来,并且,她的目标还投向了长江三角区域。

        虽然在地产方面的成绩已经让大家对凌晨这样一个花季的少女刮目相看,但是,冷静的凌晨并没有被这样一个的成绩所带来的荣誉迷惑。

        凌晨知道,虽然有所谓的术业有专攻,但是多元化毕竟还是凌云集团这种传统型经济类型企业的必然发展,因此,考察了大陆的一些城市以后,凌晨顶住了来自凌云集团内部的很大压力,甚至她的父亲凌云都不是很看好她,可是凌晨还是义无返顾的成立了凌云晨光科技贸易有限公司,主营的业务就是电子发包。

        这个时候的电子发包业务主要是美国、日本的一些大硬件集团为发包方,而承包方的业务有70%流入了台湾,凌晨选择这样的一个业务让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凌晨,这一点,在香港,也只有欧阳明凯主控的明华集团有这方面的业务,但是,明华集团前身就是做电子元件的,他们在深圳也有很到的场区,而凌云集团并没有这方面的一点业务经验,甚至,连一个象样的厂房都没有,更别说业务能力的。

        但是,凌晨依旧一意孤行,通过美国同学的帮助,凌晨很轻易的获得了美国的大量的定单,大家都不看好凌晨可以完成这个合同,而且这定单的价格相对还比较低廉,只有台湾方面的85%,就是凌晨完成了,也不见得有多少钱可赚,赚不到钱,那还不是白忙活。

        正当大家要看凌晨笑话的时候,凌晨也给了大家一个诧异。

        早在开展这方面业务的时候,凌晨就考察了大陆的七八个电子元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因为国际业务被台湾方面积压的原因,已经陷入业务危机中,并且,在国家企业体制改革的要求下,这些企业都开始进行转型或者就是干脆破产了事,就是因为这个,凌晨用很少的费用,收购了这些的大量股权,基本上把这些企业都控制住了,然后投入了不多的资金更新了部分的生产线,接着,就是重组,一个由凌云集团控股,大陆一些相关部门平均持有股份的新合资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方面转包过来的业务也过来了。

        拥有了大陆低廉的人力资源,在竞争中,凌晨的晨光科技贸易公司逐渐在世界的电子元件发包产业中露出头角,很快,欧阳明凯的明华集团也学起凌晨来,就这样,基本上大陆所承包的世界电子元件发包业务的25%的份额里,其中的70%又都被凌晨的晨光科技贸易公司和欧阳明凯的明华集团垄断。

        电子元件的发包业务虽然是整个产业链上的一个支端产业,但一年全球也有大约200个亿美圆的市场,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个方面,凌云集团每年就可以为整个集团带来大约10亿港币的毛利润。就是凌晨这才刚刚实行的第一年,三个月的时间中也为凌云集团赚了两个亿的港币。

        到1995年的年底,凌云集团的市值突破20个亿的港币,达到了20。175亿港币。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朝阳企业,怎么会在今天新年股市开盘的第一天就遭遇滑铁卢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之我的纵意人生 第134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