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第216节 (1 / 2)

+A -A

        等到最后,宋真甚至都开始用嘴巴呼吸,可也无济于事。

        但幸而第三场考的内容更为简单,乃是以大盛时务为题,写一篇劝导君王,或建议国策的文章。

        好巧不巧,本场的时务正正好是徐瑾瑜在五三貳中写过的边境不稳的问题。

        但时务题本没有什么答案,每个人的品性,行为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这道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但,当初乙级的全体学子还就这一题目,展开了三个教学斋之间的“辩论赛”。

        赛制是徐瑾瑜提出并主持的,在那场辩论之中,学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过,当初还有不少学子在辩论赛结束后,惋惜:

        “纵使吾等满腔报国之心,可也短日无门,实在可叹。”

        徐瑾瑜当时听了这话,只是淡淡一笑:

        “时务之道,在于兼听通达,今日之辩论表其无功,岂知他日无功?”

        这会儿,即便是宋真被熏的头昏脑胀,可也不由在心里道:

        瑾瑜那话说的果然没错,那日的辩论虽然在当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可到这一刻,还不明显吗?

        甚至等到他日入朝为官,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也能及时拿对策来。

        这一刻,宋真无比感怀那场辩论赛,能让他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也可以有思路,言之有物的写上答案。

        “阿嚏——”

        徐瑾瑜打了一个喷嚏,也不知是谁在惦记他,这会儿徐瑾瑜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心里也不由无奈一笑。

        看来,朝中对于边疆之事,是十分介怀啊。

        此前圣上曾亲自以诗文求才,而到了乡试,徐瑾瑜没想到还能再遇到这样的题目。

        老实说,当初那场辩论赛,他为的并不是科举,而是为同窗们他日入朝之后,若是遇到了这样的事后,应当如何应对。

        生于大盛,边疆长久的不稳也终究不是事儿,而同窗们谁又能保证不会被调去边疆呢?

        而且,随着军报一封封的传递回来,徐瑾瑜敏锐的察觉到大盛和越国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

        这,终究会是大盛的一块心病!

        然而,徐瑾瑜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虽然只是一道试题,可是这也无形的表露着朝廷的态度。

        边境不稳,何以对?

        朝廷,亦在犹豫要如何面对强大的外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第216节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