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已疲于我大盛,若开互市,乃两相受益之事,此事之胜算十之八九……”
等应青山将最后一个字念完,御书房内一片寂静,成帝抬眼看了一眼众人,面无表情道:
“都说说,这篇文章差在哪里?”
成帝随后拿过来考卷,扫了一眼,只见上面的圈叉分布十分极端,一半圈一半叉,笑了:
“好,好极了,冯卓,去拿纸笔来,让这四位爱卿给朕写写,这等言之有物的良策,究竟差在哪里?”
所有考卷之上的圈叉都留有读卷官的小印,这会儿等冯卓奉上纸笔,户部尚书一派的四人面面相觑一番,随后捏着笔在原地停了许久,也没有挤出一个字。
阅读理解他们不是没有做过,但这一次这篇考卷,若要让他们逐字逐句分析,他们一时也无从指摘。
文采斐然,气机相和,从文理之上,乃是一篇上佳的佳作。
而这里面的观点,虽然与大部分人相悖,可是其所言句句属实,且对策得当,若真要说,只能是因为与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罢了。
是以四人辗转反侧,过了许久,成帝率先出声:
“怎么,都哑巴了?朕看你们就是私心太重!打量着朕不知道朝堂之上你们都主张着不开互市?”
成帝这话一出,户部尚书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他低下头:
“圣上,臣以为这位徐瑾瑜的对答实在是太过小家子气,如若乌国不同意这样严格限制的互市,那岂不是反而激怒了乌国?
我大盛国富力强,何须在小节之上斤斤计较,且不说若是官府组织互市要耗费多少精力,他于我大盛确实没有多大助益啊!”
“鼠目寸光之辈!”
这几日,朝堂之上对这事议了不下十次,可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拿出一项让人觉得言之有物,可以实施的计策。
可待成帝看过徐瑾瑜这片作答之后,突然觉得豁然开朗。
乌国其实最缺的就是粮食、茶叶等,而陶瓷也是他们彰显身份的利器,把握住这三样,便是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徐瑾瑜说的没错,是之前的互市太过放纵,这才养大了乌国的野心。
在他笔下,乌国与凉州的冲突越来越多,也是其耐不住的象征,是以,而今正式最合适的时机。
“朕且问你,倘若今日如你所言,用钱粮安抚好了乌国,待到他日,乌国索要更多的钱粮之时,你待如何?”
成帝眸中满是怒气,户部尚书被吓得投笔跪下,忙道:
“臣,臣……”
户部尚书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成帝遂冷声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