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周已经有了第一版“识字课本”,内记课文皆是农业谚语。
因此就算是从没指望孩子出人头地的百姓,也没有因为它“无用”而放弃将孩子送到学堂,反倒是对此格外积极。
溪口城内的孩童已因冰雪天气多日没有读书,如今学习的兴致也格外高。
一则则农谚穿透学堂的墙壁,传遍了整座溪口城。
街道上的积冰虽已得到清理,但刚才下过雪的路到底有些湿滑。
担心江玉珣不小心摔碰,庄有梨始终紧跟在他的身边。
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阿珣,那是什么东西?”
江玉珣顺着庄有梨所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到了白日,穿城而过的溪水已渐渐被太阳融化,小溪的对面正有一户人家敞开大门清扫屋室。
透过那扇木门可看到一名妇人正坐在什么东西前紧张地忙碌着。
“是新式织布机,”江玉珣脚步一顿,“正是管相君小姐所创之物。”
管相君的哥哥就是当初制作花楼机的管士铭。
她自幼学习纺线织布,比管士铭更加了解织布机的结构。
眼前这架新式的织布机,是她于去年年底设计出来的,工作效率要高出老式织布机三倍之多。
“……原来如此。”庄有梨不由点头。
“此次从北方运来的大多是还未纺成布的棉花,只有一小部分成品布料,”江玉珣一边与庄有梨一道向前走一边说,“因此便要在制衣的同时加速织布。”
织布机的体积颇为庞大,不能集中在学堂里面一道工作。
因此在登记完这批棉花的数量之后,它们便被分发给了溪口城内的百姓。
古人的衣服都是自己制作,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
不过放眼整座溪口城,像这样的新式织布机也不过十台。
庄有梨没忍住回看了那家一眼:“这户人家房屋虽未倒塌,但看上去已有些破旧了。他们是哪来的钱购买这种织布机的?”
他在昭都时主要负责帝国财政、税收相关的工作,对此并不了解。
江玉珣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道路一边耐心道:“不必购买,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今年春季桃延郡便开始广泛推广此物。”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