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归京 (1 / 2)

+A -A

        除夕当夜,城外的灾民木屋热闹非凡。

        甚至比没有灾情之时还要热闹。

        除夕当天,风雪骤停。

        城外的灾民村落借着天意,点起了火把和篝火,露天熬了上千锅鱼羊汤,让每个灾民都能在除夕之夜喝上一碗鲜美的肉汤。

        除夕,这是刻在大周骨子里的节日,除夕夜的一碗鲜汤,让众多的灾民热到了骨子里。

        那不仅仅是热汤,更是希望。

        有朝廷在,有新任的杨太守在,他们必然能渡过这场雪灾。

        杨清源看着这一刻脸上尽是笑容的百姓,心中也是欣慰,或许人心复杂,或许大灾之后,他们会想要更多,甚至滋生恶念。

        此时,所有人的信念都是那么简单——努力地在这场雪灾之中活下去。

        杨过这一刻突然有些能理解老师教的东西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横渠四句,杨清源只教了杨过两句。

        “懋功,我们不需要继往圣之绝学,也做不到开万世之太平。但凡做到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二者其一,便此生足矣。”

        之前的杨过不懂,但是跟在老师身边,看着这些笑逐颜开、其乐融融的灾民,杨过明白了一些。

        江湖游侠,或能救百人于刀剑之下。

        悬壶医者,或能愈千人离病痛之远。

        老师为官一方,却能护十万人不受风雪之灾。

        若无自家师父,可能在这场天降的无情大雪之中死难者不下万人,这其中还包括自己。

        小杨过不知道的是,现在这些赈灾的粮食,也是他师父带人昼夜不歇,从贼人手中夺回的,不然他对杨清源的崇敬必然更上一层。

        当然这不是杨清源一人之功,而是平山郡官府共同的功劳,但因为杨清源,平山郡的官府才能如此高效地运作起来。

        这便是杨清源入仕的意义所在。

        朝廷官府,永远是效用最大的地方。

        “杨大人,丫丫请你喝汤!”

        一个大概五岁左右的小姑娘,捧着一个大瓷碗,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杨清源的面前,说话之间还是奶声奶气的。

        小姑娘的身上正穿着一件做工略显粗糙,但是材料崭新的棉衣。

        这就是刘大娘为首的难民妇女所制的棉衣,目前产量略低,优先供应给要外出劳作的工人们,多余的材料才能给孩子们做棉衣。

        杨清源没有拒绝,结果了小女孩手中的瓷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一百五十四章 归京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