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志清也是希望,这些人退伍之后,会给地方带来一定的变化。
并州牧的治所,自然是在晋阳(太原晋源区)。
搬过来的,不仅是人,还有很多机构,学院,以及需要重新拓印一份的藏书楼,那些珍贵的古籍,珍本,之所以珍贵。
是因为其上含有先贤的残留意志。
时常观摩,能有助于后人领悟。
也就仅此而已了,对丘志清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
可对于那些学子来说,却是难得的机缘体验。
只不过这些东西,如若不妥善保管,被人翻阅多了,里边的先贤领悟,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散。
宛若凡物一般,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或许又会出现。
可谁也没法肯定,会不会直接废掉。
这才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家族,把这些东西,当做传家宝的原因。
丘志清也是在整理之时,无意间发现这个问题。
这才费心费力的,自己设计了一个藏书楼,其主要功能除了借阅书籍之外,便是对书籍,竹简,以及珍本的养护。
简单来说,便是通过允许借阅书籍的模式。
让更多人的文思,或者说是人念,来温养藏书楼内的珍本古籍。
不至于翻阅几遍,或者说被人得了真意,便如同普通书籍一般。
其中消耗的材料,若非丘志清自己的斡旋造化造诣还不错。
恐怕真造不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雁门郡内,平城的藏书楼,也是声名远播,吸引来不少外地寒门子弟,前来求学或者借阅。
例如当初去雁门郡游学的,便有不少太原,幽州,和冀州的寒门子弟。
而今丘志清升任并州州牧,在晋阳又完成了一次考官。
今次又要在晋阳建设一座藏书楼,自然让丘志清的名声,从之前的人人喊打,重新恢复到了一个,相对可堪入目的程度。
董卓掌控朝政,一直没有改元。
刚好,借助迁都长安的空闲时间,把年号改成了“初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