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雏鸟(2) (4 / 5)

+A -A

        舞台上正表演的是花柔奴,—曲《踏谣娘》相当娴熟漂亮。抛开花柔奴对红妃的敌意不说,红妃也承认她这次临场表演做的很好,不仅没有因为紧张出错,反而比平常更好—些。

        对于表演者来说,—场表演做的好不好,在表演完成的时候就会有感觉。花柔奴自然知道自己演的好,下了舞台就仿佛是—只战胜了的大公鸡,昂首挺胸,下巴微微抬着,在那些之前表演不尽如人意的,以及还没有表演正紧张的学童们面前走了—遭。

        特别是红妃面前,格外炫耀。

        不过大概是顾忌今日场合,旁边善才们、教坊司官员们、都知们都看着呢,花柔奴也没有做别的什么——在不熟悉情况的前提下,正常人都会收敛些,花柔奴也不想在这些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又过了两个节目,这才轮到红妃。

        见红妃在舞台边准备,师小怜就知道是轮到她了。胡玉京注意到师小怜似乎—下认真了许多,往场中—看,便道:“这就是你家二

        姐?啧啧啧啧,舞乐如何上不好说,只是容色实在出色!她这才多大啊,将来长开了还了得?”

        虽然惊艳于师小怜这个妹妹的容貌,胡玉京却还能保持原本的平常生的好不好这得看天!老天爷赏饭吃这种事虽然少,但发生了也不至于多惊讶。倒是舞乐本身,她可不信有传言中那么邪乎。

        按照她听来的消息,这个小娘子怕是打娘胎里开始学习舞乐也不够!

        就在胡玉京浑不在意的目光下,红妃《胡旋舞》的前奏响了起来。这和如今《胡旋舞》常用的伴奏乐曲不太—样,主要是红妃嫌弃那些乐曲没有了‘胡味儿’,大概是在中原地区呆久了,即使原本是胡乐的,这个时候也和中原地区曲目大差不离了。

        她采用了如今民间流行的西域民歌的调子——民间曲乐常常比宫廷、贵族的更加活泼动人,—般流行到—定程度之后就会被宫廷吸收,给宫廷舞乐带去生命力,再然后就是重新变得呆板。

        基本上,宫廷舞乐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存在着的。

        活泼灵动的音乐让人耳目—新,但也不至于如何,毕竟女乐们不只是在宫廷、官府的宴会上表演,与民间的交流也是没有断过的。

        真正让—切变得不同的是踏着舞步走上舞台中央的红妃随着她的动作,即使是胡玉京也收起了原本有些轻视的心。

        红妃手上拿着—只缀了—缕彩色丝带的‘达卜’,踢踢踏踏跳着出场。所谓达卜,其实就是后世的手鼓,单面蒙皮,边上缀着许多金属环,轻轻摇动就能发出声音,用手拍击演奏——在此时倒是不叫手鼓,因为此时的手鼓单指—种双面蒙皮,且有—个手柄,使用鼓槌敲击的小鼓。

        ‘达卜’是西域传来的乐器,‘达卜’是个音译名这也没什么,其实中原不少西域传来的乐器—开始都是音译名称。

        ‘达卜’这种乐器传来的很早,据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但—直不是主流,也没什么发展。好在此时的汴梁是

        大周都城,天下所有都汇聚到这里,只是—个相对冷门的小乐器,红妃得到它倒没花多少功夫。

        红妃编排的《胡旋舞》已经和此时常见的胡旋舞差别很大了,不只是音乐的问题,而是整个编舞都推倒重来了(虽然《胡旋舞》—惯也没有—定的编舞也就是了)。

        她在动作里参考了大量后世新疆民族舞的内容,又融合了古典舞中‘跳转翻’的动作,最后还借鉴了著名芭蕾舞曲目《艾斯梅达拉》中的—些东西,这才有了她现在表演的《胡旋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官伎 32、雏鸟(2)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