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秋海棠(4) (3 / 4)

+A -A

        自信、高贵总之就是光彩照人极了。

        “是啊,李大人帮奴很多,这次又烦襄平公费心了。”红妃微微一笑。

        帮她的人是李尚书,但她主要感谢的人还是李汨。虽然李尚书很欣赏她,但还不到特意为她主持‘揭花榜’的准备工作。做这种事不只是费时费心,对于他这种讲究养生的老人家不太友好,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消耗自己的人脉。

        他欣赏红妃,但也没有被红妃迷的头晕脑胀到了他这个年纪,

        又是见惯了花丛的,总是要冷静很多的。当然,他自己也承认,若是他再年轻二十年,这种事就说不准了——看着站在那里,像一株玉兰花一样皎洁晶莹的小娘子,此时正在一座围榻上盘坐着,与周围一圈熟人,以艺人的表演佐肴馔美酒的李尚书,正自如地应对调侃。

        “此言不假,老夫此次正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此举出乎一些人意料?是有些意外了,可说实在的,师小娘子这样的佳人,本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着的。老夫若是回转二十年,还有襄平公甚么事?早就‘有花堪折直须折’了。”

        “哎呀哎呀,龙山公这话可敢当着襄平公去说?”旁边朋友们听李尚书如此说,纷纷更起劲了,开始连带着李汨开玩笑。以前这类玩笑是万万不会带着李汨的,背地里如此也不会。一来是觉得太不尊重,二来确实是李汨这个人让他们有一种‘不可亵渎’的感觉。

        气场如此,没办法的事。

        “有什么不敢的呢?难道我还怕他不成?再者说了,如今在师小娘子身边的狂蜂浪蝶还少吗?老夫以为,襄平公只要不是傻的,都该知道那些人打着什么主意才是谁不想成为师小娘子的入幕之宾?”李尚书斜睨了起哄的熟人们一眼,笑着摇了摇头。

        “红妃,你且来!”笑过之后,李尚书朝正在和卢绍祯说话的红妃招了招手。

        红妃是和卢绍祯一起过去的,见到卢绍祯,李尚书又笑了:“原来是‘府台大人’,你来的正好呢!怎么说,‘揭花榜’也是开封府地面上的事,有府台大人多关照,我们红妃哪里还用发愁。”

        对于李尚书这样的人来说,‘府台’算什么了不得的?只能说‘权知开封府’的分量不一般。他们这些人若客气说起一位‘府台’,也只能是‘权知开封府’了。

        眼下特别提到这个,则是因为‘县官不如现管’不管怎么说,‘揭花榜’都是在东京城里举办的,上下都需要卢绍祯这个开封府的行政长官通气配合。这种情况下,卢绍祯透露出偏向某个娘子的意思,那确实有很大

        帮助。

        参与到捧人‘揭花榜’这一活动中的人很多,其中一些人的权势、财势都相当难估量,卢绍祯哪怕是认真参与其中,其力量都不算特别强。但因为有‘权知开封府’这一重身份加成,就不同了。

        “龙山公此言折杀晚辈了,‘揭花榜’是东京盛事,多少人使劲,下官又能有什么用呢——不过龙山公说师娘子不用发愁,倒是一点儿不错。师娘子如今花开正好,本来就是众望所归,别的不敢说,金榜题名是不难的。”

        金榜题名,那就是进正榜三十六名了说实在的,哪怕是当红女乐,这样直言‘金榜题名’不难,那都会显得过于自大了。京师之中有数以万计的贱籍女子,其中特别出色的才有参加‘揭花榜’的名额,而这些人算起来也有近千人了。

        优中选优,近十分之一的机会脱颖而出,成为‘花进士’。然后花进士里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金榜题名’——每一次筛选,筛掉的人是越来越少的,但也是越来越难的。一开始这些女孩子们之间或许还有比较明显的参差,可越到后面,就越是毫厘之差了!

        过去三年间最有人气,最能拉拢到大量资源来给自己揭花榜时‘搭台’,这样的女孩子才能在‘揭花榜’时胸有成竹。

        可即便是她们,也很难拍着胸脯觉得自己上正榜是十拿九稳的。一方面是靠前的一些名次,差距都太小了,具体怎样很难说的。另一方面则是‘揭花榜’这种事终究有运气的成分,有黑马、爆冷这种情况存在。

        有头甲实力的,最多敢说自己保底金榜题名,有金榜题名实力的,也只敢说自己保底得‘花进士’之名。至于说实力够上榜做进士的,那自然是更退一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官伎 124、秋海棠(4)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