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倾颓周而复始,终有了今日虎踞龙盘的金陵城,交通八方,揽纳四海,担得起一个“南京”之名。
毕竟众所周知的宇宙南京站,去哪转车都能买到途经的车票。
千年历史沐浴在细雨霏霏里,厚重中多了几分南方的清新小意,入目苍翠蓊郁,楼阁古迹飞檐耸翘,水珠如帘,框出白墙黑瓦后的一片青空。
空气凉凉的,带着湿润的水汽自肺腑沁入,很是养嗓子。
北有潘家园,南有朝天宫。东起鼎新,西至仓巷,长街薄雾里的南京古玩市场一度辐散半个中国,传统文艺也于此生根发芽,13年德云社在门东历史街区开办了分社。
老门东不远就是夫子庙,十里秦淮花灯游冶,晚景一绝。刚来的时候张九龄和王九龙跟着队里的人没少去看,包括再远点的玄武湖鸡鸣寺,钟山,南京博物院,钟灵毓秀之地远不是一日游三日游所能吃透的。
那时候年纪小,也没什么钱,看什么东西都新鲜,后来十几二十次的跑,风景名胜再多也看遍了,熟悉了之后就没最初时那种心情。大约年龄越大对生活越不容易心动,他俩年龄还不算太沧桑,但是东跑西颠攒下的阅历远超象牙塔里同龄的学生,心态也更成熟点。
闹吧十一二点才算开场,下班后去刚好合适,张九龄戴着口罩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地下工作者似的,跟在王九龙后面进了门,熟门熟路点了卡座,叫了些酒。长条的桌子上摆着几枚骰子,外加一个果盘。
“两个人。“王九龙伸手指比了个二,特意强调,”俩人叫卡座是准备拼桌还是等人蹭酒?”
金主不大乐意了:“总不能玩散台吧,太跌份儿了。”出门在外常是张九龄花钱,他年长两岁,总把人当弟弟照顾。
“行行行......你小心点儿,乌漆麻黑的,别再被人踩着。”王九龙瞧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小黑总,拉住了他手指,像带小孩一样,从群魔乱舞里穿过去。
鼻腔里闻见各路复杂呛鼻的信息素,混着烟酒气,让人生理性地躁动起来。保不齐哪里又有个发情。这种地方一向是危险之地。
“会不会说话啊?”被牵着的人甩了甩手,爪子重新揣回袖子里,又萌又独立,眼睛扫了王九龙一眼,觉得这人事儿真多。“干嘛你,爸爸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甭瞎担心。”
突然他扯了扯王九龙的袖子,眼神往一边扫了下,压低声音,“你看十点钟方向,有个人,快有你白了,长得还不错。”
王九龙:“......你就喜欢白的。”
他算是看透了,这孙子压根儿没有被人追的自觉,还跟单身似的浪,哪怕在他面前。
他心里憋着一股气儿,说话时带了出来,浑身长刺似的,“你就该穿刚买的那鞋,走人家边上去展示一下——说不定还能被识货的当成土大款,就跟你走了。”
也不知张九龄是缺心眼子还是大智若愚,愣是没往这方面想,连“长得不错”的陌生人都不管了,满心满眼都是他那双宝贝鞋,跟小孩子买新玩意儿不松手一样,重重拍了下王九龙的肩,说:“别闹!见过穿新鞋来蹦迪的吗?蹦一晚上非得给我踩成59一双的。不过穿着确实挺舒服的,你什么时候也来一双?”
一边小声嘀咕这孙子净诅咒我,靠那点工资买双鞋容易么。
王九龙一下被萌到,一下又生闷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舔了下后牙,拽着人去座位上。
“我可没钱,也没你那脑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