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这就认输了?想当年佟家可有‘佟半朝’之称,而且佟家系出名门为满洲八大姓氏之一,又出过两位皇后,他李家能与咱们佟家相比?”我不服气了。
阿玛气急道:“你……你的女儿虽是庆贵妃,可也只是个贵妃,若不是惠悫皇贵妃薨的原因湘湘也无法进宫被册为贵人乃至于成为慎嫔,如今他们姐妹在宫中守望互助,咱们不能在涉入那后宫的阴私事里头。佟家已经经不得风浪了!所以收起你们的野心,佟家百年的荣耀绝对不能断送。”
“阿玛,佟佳氏好歹是八大姓之一,您怎么就知道八阿哥和大位无缘?只要咱们佟家运筹得当。”我有些憋气地说。
“若是以前我还会赞成,只是现在……没有机会了!前阵子我不小心看到几个人,虽然只是远远一瞥,但我确定不会看错人的。”阿玛摇头叹息。
“阿玛看到谁了?”我问。
阿玛看着我的目光中似乎有自嘲也有不甘与落寞,他叹道:“先帝和四阿哥。”阿玛的话令我愣在当场,脑袋里的嗡嗡生不绝。
阿玛似乎没有看到我的失态,只是撸着他那花白的胡须摇首自语:“佟家已经有两任皇后了,你以为其他家族会放任佟家出第三个皇后?而官场向来是捧高踩低,李佳氏如今是贵戚……而且这些年我看着李家恐怕还不是最鼎盛的时候……”
“太后的娘家,一门二公一伯(这时候李信还未被追封侯爵),这样的家族还不够最鼎盛?”我回过神来不可置信地问。
“这算什么?李家崛起才多少年?将来的皇帝是皇太后的孙子!别忘了他李义是板上钉钉的太傅,那可是帝师当今皇上和现在的几位皇子都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阿沛你听阿玛的话,将来若是能和李家结成姻亲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能也不可轻易得罪,对佟家的子孙要严加管束才好。李氏一族将来只怕是要‘贵震天下’。”阿玛轻叹一声又说:“生男勿喜、生女勿悲,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过了几年之后不得不佩服阿玛的远见,皇太后居然还能在九十高龄再上一步成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娘家可不是皇后的娘家,也不是太后的娘家。
大清太皇太后的娘家至今就两个,一个在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另一个就是李佳氏了。虽然李家的千里马——一等忠毅公李孝去世,可是李家的后代也是深的圣宠,我记着阿玛的话后来与李家成为姻亲,我的嫡子兼幼子容耀娶的是一等承恩公的嫡孙女。(一等承恩公李义)
承治九年与十年迎来了太皇太后百岁千秋,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儿,一百岁的老人家本就是凤毛麟角,一百岁的太皇太后压根儿就是一个都没有。太皇太后的千秋特别隆重,人瑞是盛世的象征,更何况这人瑞是皇帝的祖母。
也在那一年外国使臣来京,那时候我才明了外面的世界如此广袤,原来李家已经走得那么远了。佟家怎么可以落后于人?‘大清外国语学校’?你李家人学得蛮夷的话,我佟家的子孙自然也学得。我得想一想,让人从旁系、庶孙那儿挑出一些送到里面去学习。
承正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太皇太后急召太上皇、皇上、和硕德亲王、和硕端亲王、和硕显亲王(弘昐孙)和两个李佳氏一等公(李孝、李义子)、以及一等靖达侯(李信子)到圆明园内万寿宫觐见。当夜子时太皇太后崩,享年一百零二岁,合葬泰陵。累加谥曰:孝元昭圣睿懿慈端康寿仁齐佐天光圣宪皇后。
孝元宪皇后的一生历经四朝、辅佐三代帝王堪与孝庄文皇后相提并论,从一个汉八旗出身的皇子的侧福晋到亲王侧妃到齐贵妃再到齐皇贵妃,在孝淑宪皇后崩逝后被立为继后统摄六宫,诞育仁宗皇帝、和硕睿贤显孝亲王、和硕德亲王、和硕端亲王、固伦荣安公主共四子一女,终世宗皇帝一生荣宠不衰,这是何等的手腕与心计?
而阿玛的那句‘贵震天下’已然是应验了,汉军旗出身却成为太皇太后,孝元宪皇后让李佳氏这个姓氏成为大清朝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第116章番外六:董佳·尔宜
“尔宜,在宫里事事小心,阿玛只是个六品小官……护不了你……阿玛能做的就是在大选后若是被撂牌,那时候给你找一户疼你的好人家。”董时泰担忧地看着明丽的女儿,虽然心里知道女儿被撂牌的机会很小。
董尔宜微仰起头自信地说:“阿玛宽心,咱们家虽然只是汉军旗,但放眼大清谁会小看了汉军旗?咱们的太皇太后可也是出自汉八旗。”
董时泰叹气道:“阿玛知道你心高,可是……尔宜,你没有那个命!罢了阿玛也不说你什么,等到秀女大挑后你就明白了。”
董尔宜咬着下唇气恼的看着给她泼凉水的阿玛,从小她就听着昭圣太皇太后李佳氏的故事长大,从一个家世平平的汉军旗秀女到母仪天下的太皇太后,她的人生在大清所有女人眼中就是一个传奇。
秀女大挑的第一关,董尔宜忍受着内心小小的屈辱任宫内的嬷嬷的检视,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是成为贵人必须走的过程。
顺利度过第一关后,她们被留下的秀女被集中到一起受训,这种环境里董尔宜过的如鱼得水。仿佛她天生就懂得女人间的斗争一般,也在秀女之间一次一次的争斗与陷害中,她——董尔宜的手段愈加纯熟、圆滑。
“尔宜妹妹,听说明日太皇太后娘娘会去看两黄旗的第二轮挑选。”刘佳·静心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