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玉再次感到了钟莹的丰满,连忙挪开了身子,说:“有你这样说自己父亲的吗?”
钟玉光回过头来说:“我这女儿就是这样了。”
三人进了饭厅,王佩英、宁玉芳、宁玉蘅都已在里面了,另外还有两位姑娘钟玉光并不认识,一个象宁玉芳的年纪,另一个则和钟莹相妨,同样都是长得如花似玉。见钟玉光进来,两女都是点点头,没有说话。等钟玉光坐了下来,宁玉芳这才作了介绍,原来,那年长的便是宁家的大小姐宁玉芬,而那年纪小的,叫王娟,是王佩英的娘家人,在市二中读书,暂时住在方振玉的家里。
钟玉光和方振玉喝酒,其他人则喝饮料相陪。席间钟玉光发现,王佩英和宁玉芬都很少说话,而且对自己缺少热情,而宁玉蘅和王娟就不同了,两人不但吱吱喳喳地说话,还不时打断自己和方振玉的谈话,问这问那,使他没空去思索王佩英为什么这样。
方振玉果真能喝,钟玉光自己也不差,一瓶五粮液很快便没了,还是方振玉再加一瓶才勉强过瘾。
饭后,钟玉光让宁玉蘅送钟莹去搭车,自己则继续和方振玉聊天。两人没有再回到原来的话题,而是海阔天空地侃了起来。这么一侃,两人都佩服起对方的才学来。直到方玉琼来电话说原定的下午参加一个公司的开业典礼,时间快到了,钟玉光这才想着离开。
1993年4月11日星期日下午方家大楼王佩英打开门时,宁玉芝提着一大袋水果站在门外,一见王佩英便问道:“三婶,振玉在家吗?”
王佩英一边把她往里让,一边应道:“他啊,刚出去,昨天我跟他说你来过,他没有去找你吗?”
她把水果接过,放到茶几上,又说道:“都叫你不用带东西来了,你总是不听。”
宁玉芝笑道:“也没什么东西,那是村里新种的水果,叫火龙果,还没有上市呢,那可是振玉帮忙引进的,拿来让他尝尝。他昨天已经给过电话我了,只是有些事我还得找他帮忙。”
王佩英把她让到沙发上坐下,给她拿了一瓶饮料,说道:“他能有什么能耐,只不过瞎折腾罢了。”
“三婶,可不能这样说,要不是他,我哪能有今天,我们村又怎能有今天?”
宁玉芝从心底里佩服方振玉,所以,说起他来恭敬异常。她们村叫宁家村,就在临海市的近郊,原本是非常穷的,宁玉芝在方振玉的提议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应节水果。那时,宁玉芝还只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说话没多大的份量,是因为方振玉在背后的大力支持,她才能把这集约型的乡村经济发展了起来,家家户户的年收入均超过万元,她在村里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今年年初换届,她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当然,宁家村的人对方振玉也相当的信服。
“也是的,”
王佩英有些黯然伤神地说,“要不是他,你三叔去后,我们这个家,还不知如何撑起来。”
“三婶,你又想起三叔了?”
宁玉芝轻声体贴地问。
“唉。”
王佩英长叹了一口气,说:“我想起了你三叔和你玉刚弟。他们福薄啊!”
她说着,眼角渗出了泪花。
“三婶,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多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宁玉芝拉出一张纸巾给王佩英擦眼泪,柔声说。
“我也知道,可就禁不住这样想。”
王佩英摇了摇头。“要是他们还活着,见到振玉的事业有成,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这么好,那该多好啊!”
“是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