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修道之人不喜黄白之物 (1 / 4)

+A -A

        “嗯……你想拜进天师府?”

        一脸大胡子的张静清看着面前这个抱拳躬身的青年,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

        青年身高八尺,比之同龄中已经很高的张之维都不逊色,顶上生着一头散乱的稍长黑发,长相虽然略显普通,但也算得上是剑眉星目,丰神俊朗,一眼看过去至少不会让人讨厌。

        当然了,天师府老天师自然不会以貌取人,不然的话一张驴脸的张之维和大耳贼张怀义根本不可能拜入门下。

        天师府收徒,一般看两点。

        一是资质,二是秉性。

        有资质而秉性不足者,可以收入内山慢慢调理,时日一长自然就懂得了为人之道。

        有秉性而资质不足者,就收到外山打杂,帮着山门经营一些营生,赚点伙食费。

        而眼前的青年……

        很古怪。

        张静清看不出对方资质如何,而理由也和张之维看到的一样。

        这个青年身手很好,但没有炁。

        不过到底是张静清见多识广,他猜测眼前的青年练得是某种庄稼把式,还没有修行过练炁之法。

        说不定连感炁都没有。

        这种资质说不上好不好,只能说论打斗,那肯定是天赋异禀了——毕竟在体内没有炁的情况下把身手打磨到如此程度,想必也是個吃苦耐劳的。

        这一点就符合天师府的招收条件。

        但是另一条,有关秉性的标准……

        眼前这个青年可未必能通过。

        虽然天师府对于秉性不足的门人,向来都是先收入门中,然后再细细调理,就像张之维和张怀义,这两个实际上秉性都有所欠缺,一个过于傲慢,一个心中有贼,可天师府却还是收下了他们。

        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诚。

        诚心拜师,天师府自然要收的。

        在这一点上,张静清和三一门的左若童不同。

        左若童在收徒时,无论对方是否诚心,都要先打磨好对方的心性,这样固然能够收到好弟子,但是却也很容易将天赋极佳却个性迥异的弟子逼走。

        就比如当年的那个李慕玄。

        没有说左若童做的不对,只不过如果当事人换成张静清,可能结果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田径体育生 64.修道之人不喜黄白之物 (1 / 4)